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全面小康山东答卷 烟台篇

2021-05-31 17:39:45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烟台市芝罘区:绘就跨越赶超新图景奏响时代担当最强音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朝阳街斑驳的石墙门廊,恢弘的历史变迁即将映入四方游客的眼帘;当万达广场连片的玻璃幕墙折射着午后的日光,商务楼宇正赋能着芝罘经济的跃迁;在一个个霓虹相伴的深夜,卧龙园的康佳大健康加速器抢抓工期,展现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运营”的“芝罘速度”……

  在179.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坚持跨越赶超发展的烟台市芝罘区,在奋力开创现代化国际滨海强区建设新局面的目标引领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描绘出一幅动能澎湃、和谐幸福、美丽现代的小康画卷。绘就这幅画卷的,正是一次次掷地有声的实干创举,一份份闯进心坎的民生担当——

  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经济发展“动能澎湃”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焕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芝罘区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产业迎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4月22日,联东U谷·芝罘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在只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以高端装备制造、精密机械、信息技术等为主导产业,蓄力打造集生产制造、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和生产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工业集聚地。

  “项目一期投资约7.2亿元,一批次已完成桩基施工,正在进行基础垫层施工,预计2021年可完成一批次厂房2.6万平方米主体施工和二批次厂房桩基施工。”顺着北京联东投资集团烟威区域总经理李俊毅的指引,一片钢筋林立、吊臂交错的建筑场景映入眼帘,“项目进展这么顺利,离不开芝罘区的各个部门尤其是只楚园从项目洽谈到开工建设提供的‘管家式’服务,为我们提前解决了用水用电、规划设计方面很多难题。”

  聚焦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精准发力,芝罘区以集约化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势。“十三五”以来,芝罘区培育形成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产业新增规上企业59家,医养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80亿元。锚定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也不再“传统”。烟台山基金小镇成为打造全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重点载体,汇聚各类金融机构90多家。商贸布局更加均衡,新启动运营6处大型商贸综合体,限上商贸企业超过480家。文化旅游活力不断彰显,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5亿元。

  产业“唱戏”,还需资金和人才“搭台”。近年来,芝罘区摸索了一条“双招双引”与项目推进互动耦合的新路,以新的开放赋能新的发展。“十三五”期间,芝罘区累计引进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30个、过10亿元内资项目51个。连续3年在深圳成功举办城市投资洽谈会,推动总投资2000亿元的6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单。在全市率先出台实施“芝罘英才”计划,打造中国人力资本论坛等高端引智品牌,引育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00多名。

  城市更新蓄能增力

  品质管理“精耕细作”

  一项项重点片区的安排部署,擂响了城市更新的战鼓;一个个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奏响了城市发展的乐章。近年来,芝罘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一座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魅力之城跃然而出。

  “五一期间的所城里就像是搭建起的十字形戏台,”烟台理工学院学生李洋告诉笔者,“不仅有国粹京剧唱段表演、变脸表演和女子民乐坊演奏,还有面塑、糖人、烙画、葫芦等胶东非遗展以及各色地方小吃,让人流连忘返。”

  所城里的焕新只是芝罘区片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幸福新城、海上世界、芝罘仙境三大片区开发建设的全速推进,芝罘区向空间布局要未来的思路愈发清晰。以片区开发加速区域崛起,芝罘区释放土地13244亩,总投资952亿元的36个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90亿元,市区北部新的“城市会客厅”快步起势。

  城市更新,既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芝罘区坚持区街居三级联动、指挥部靠上攻坚,5年累计拆迁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供应土地4400亩,高效实施209个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呈现出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的强劲势头。率先开创“政府统筹、街道主导、市场运作”棚改模式,20个历史遗留问题项目重新启动,近8万群众喜迁新居。

  “现在幸福北路到福盈路西半侧路段已经开放通行,崭新的标线、平坦的路面,让我们出行变得十分方便。”居住在幸福街道的市民胡红说道。

  一个个工程接力赛跑,见证着芝罘发展向着更具共享性、利民性从容嬗变。“十三五”以来,芝罘区新建改造城区道路38条54.8公里,胜利南路、塔山南路等一批市区重点道路建成通车,6条“断头路”、11条配套路顺利贯通,13条主次干路实现提升改造,停滞十多年的机场路立交桥主路全幅通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通畅。

  普惠均等加快推进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免费“疫苗接种直通车”、送“苗”上门、疫苗接种手机贴……为鼓励更多居民自愿主动接种新冠疫苗,芝罘区创新方式推进全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坚决筑牢全民免疫坚固屏障。截至目前,接种疫苗已突破40万剂次。

  保障疫情之下人民的生命安全,是党和政府的首要责任,而学有优教,则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5年来,芝罘区聚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实施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等攻坚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7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24处。惟其锐意奋进,方有成绩斐然,多年来芝罘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市前列,2020年芝罘区中考成绩,优生和尖子生数量更是稳居全市第一。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让芝罘群众在变化中拥抱幸福。5年来,芝罘区深层次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重点工程,完成94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和276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高标准新建、改造29处集贸市场,新增小区停车位3000多个。打造55处“口袋公园”、山体公园,真正还绿于民、惠利于民。

  道行致远,芝罘区百姓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5年来,芝罘区稳步推进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16.8万人,创建省级“四型”就业社区36个,总量居全市首位。累计发放各类补助金、低保金、救助金3.6亿元。新增各类养老机构12处,养老床位总数突破4500张,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

  “盼了好几年,今天终于拿到这大红本了!”锦绣新城四期的业主陈燕激动地说道。据了解,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锦绣新城四期存在办证难情况,只楚街道云服务中心整合业主诉求、分析研判后上报区级平台,相关区直部门闻哨而动、集中攻坚,目前已转移登记434户,赢得小区业主的高度认可。

  网格是社会治理的细胞。5年来,芝罘区持续放大“全国基层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辐射效应,不断开辟基层治理全新路径,建立“1+5+X”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持续狠抓社区网格员、楼片长队伍建设,健全网格事项收集、交办、处置机制,调动更多资源下沉社区,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党的建设夯基筑本

  强化执行“聚力谋远”

  “没想到开放式组织生活这么便利,你看,直播党课等都可以线上进行,碎片化时间都用上了!”西海岸社区党员李晓芹如获至宝地在手机上操作着。

  “为了破解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时间空间受限等问题,我们根据党员需求,从5大类22方面构建起从组织领导到机制保障的组织生活体系,没想到这么受欢迎!”芝罘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两个“没想到”,正是芝罘区探索实施开放式组织生活体系带来的变化。据了解,芝罘区打破时间、阵地、对象及记录方式等局限,开展午间沙龙、党员夜校、周末加油站等“全天候”课堂1400余节,构建起以12个街道2个园区和118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轴、以家风馆等132处阵地为外延的“10分钟组织生活圈”,引导辖区3万余名党员联合开展组织生活。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开拓思路办法、创新工作方法的“潜能”挖掘,离不开芝罘区干部担当有为、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据了解,为激励引导全区干部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芝罘区探索建立干部执行力档案,组建5个专项考察组和4个重大项目考察组,动态跟踪干部执行力情况。同时,对17项执行力指标进行写实性纪实,作出“蓝黄红”三色评价,形成直观的干部德才表现曲线图,精准量化干部执行力表现情况。

  “建立执行力档案不仅可以让每项突出工作记录在案,形成直观的月度、年度工作纪实,还可以不断激励大家的干事创业热情,让干得好的干部继续砥砺奋进,让干得稍微差的干部能够瞄准目标、加压奋进。”东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宋坤感慨道。由“幕后”到“台前”,从“隐性”到“显性。”组织执行力的提升正不断推动芝罘区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重任在肩。芝罘区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幸福宜居魅力区、文化旅游名胜区、改革创新先行区、社会治理示范区”,推动经济发展质效全面增强、城市发展能级整体跃升、对外开放活力有效激发、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滨海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龙口: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北方样板

  走进龙口,百年龙口港吞吐繁忙,重大项目乘势而起、加快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潍烟高铁全速推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市民活动中心破土动工;十一万余亩优质小麦拔节抽穗,粮食饭碗端在手里;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新画卷徐徐展开……奋进“十四五”,启航新征程,龙口正朝着“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县域现代化强市”目标定位奋勇前进。

  “十三五”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过去五年,是龙口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五年。在各种风险挑战下,该市逆势而上开创了崭新局面:生产总值和公共预算收入接连跨越千亿、百亿元大关,综合实力牢牢占据全国百强县前十位、山东省县域首位;全省“一号工程”和华为区域大数据中心双双落户,中科院、中石化、中铁建、壳牌等大院大企纷纷来龙合作;疫情防控取得“零确诊、零疑似、零输入”的阶段性胜利;全国文明城市夺得“两连冠”,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五年来,该市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和制造业提升工程,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入580亿元。全面加大改革力度,实施省级以上改革试点46个。“放管服”、流程再造和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容缺审批、并联办理”等机制高效运行。

  五年来,该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建投入165.1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改造老龄郁闭苹果园3万余亩。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村镇建设投入46.4亿元,不断解决农村无害化厕所、清洁取暖等关乎民生事项。

  五年来,该市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社会保障全面发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理全面升级,一系列扎扎实实的惠民举措,实实在在提升了龙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擘画宏伟蓝图

  未来五年,将是龙口全面求强、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在前不久召开的龙口市“两会”上,该市提出:将奋力打造质效双优、动力澎湃的产业重镇,物流通畅、活力迸发的港口强市,功能完善、文明和谐的宜居名城,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县域现代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创新引领、质效双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孕育一批突破性应用成果、孵化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建成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实施产业规模扩张和内涵提升工程,锻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浓郁龙口特色的产业集群。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构建骨干企业龙头引领、中小企业群起跟进、创业创新遍地开花的良好格局。

  构建供需平衡、内外协同的高水平开放体系。深度参与区域发展与开放合作重大战略,抢先打造双循环体系下的区域性高端制造中心、现代物流枢纽和重要港口门户。坚持内外经贸协同发展,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推动更多龙口制造和龙口服务嵌入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坚持投资和消费协同发展,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持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两新一重”等领域投资,加快实物消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构建区域联动、城乡统筹的协调性空间体系。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坚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有序实施包括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区片开发、老旧小区改造等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加快东西两城和南北山海的融合贯通步伐。优化升级基础设施,规划实施好一大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初步成形。

  构建绿色低碳、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生态体系。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严控增量与消除存量相结合,开展新一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河口湿地、岸线岸滩、海湾海岛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构建诚信法治、共建共享的高效能治理体系。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市场主体满意为导向,深化“放管服”和流程再造改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巩固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

  狠抓六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该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丰富政策“工具箱”,打好稳保“组合拳”,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抓好内涵式动能培育,全面增强县域发展要素支撑。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烟台市级以上各类科创平台5个。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推动开放格局创新,突出抓好总投资1982亿元的47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推动园区平台创新。突出抓好开发区、农高区、度假区、石化产业园、华为大数据产业园“三区两园”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支点。

  抓好结构性转调升级,全面优化主导产业质量效益。实施产业结构“脱胎换骨”式重塑,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打造万亿级绿色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为目标,打通从炼化到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以打造千亿级高端铝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大力发展高精度铝板带箔等深加工产品;以模块化、集成化为目标,增强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目标,培育更多源自龙口的终端产品;以打造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和清洁能源应用示范基地为目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成势。

  抓好全域化融合提升,全面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加快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基础设施加快升级,完成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力推进潍烟高铁龙口段建设,实施新民街、滨海大道等道路新建改建。实施好王屋水库增容、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推动农业农村全面进步,改造老旧苹果园3万亩,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三品”认证农产品5个以上;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06万户,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0%。

  抓好精准性污染防治,全面补齐生态环境制约短板。推进污染治理攻坚,全面抓好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完成泳汶河湿地建设,启动东海污水处理厂和16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土地安全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垃圾分类和危废集中收集处置等工作。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有序实施总投资26亿元的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盗采地下水等行为。

  抓好普惠性民生供给,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全年安排民生投入78亿元。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弘扬扶弱助残的文明风尚。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镇街区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加快中医院改扩建和妇幼保健院新建工程。开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打造智慧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抓好全要素服务保障,全面增创区域竞争环境优势。围绕“一次办好”总目标,持续优化办事流程,加强政务服务智慧化应用,抓好镇村便民服务网络建设,让企业和群众就近办事。打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诚信法治的社会环境,启动“诚信建设年”活动。打造有求必应的服务环境,积极争取省级高成长企业“热带雨林”培育区试点;建立健全企业意见诉求征集和“接诉即办”机制,常态化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发展”,支持企业家扎根龙口,以恒心办恒业。

  提精神提境界提状态 新征程上续写新华章

  米军 报道 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一角

  近年来,烟台全市上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昂扬奋进。

  如今,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集中行动,进一步提精神、提境界、提状态,抓作风、抓执行、抓廉政,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干劲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奋力跑好手中“这一棒”,努力在烟台新征程上续写新华章。

  锻造科技创新“主引擎”

  近日,烟台接连收获系列科技成果奖项: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烟台三项成果入选,占到全省的1/3;省科技进步奖,烟台获奖总量和一等奖数量均位于全省第三位。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可谓含金量十足。

  万华化学连续三年获山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本次入选山东“十大科技成果”的脂肪族异氰酸酯(简称ADI)系列产品是飞机、船舶等高端装备和汽车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也是涂料、胶黏剂等行业水性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原料。历经17年攻关,建成了世界上品种最齐全、技术领先、产业链最完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DI特色产业集群。荣昌生物创新药物泰它西普,作为三年来山东省唯一一个上市新药,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有效率高达79.2%。3月9日,泰它西普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销售。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是航天与海洋强国战略融合的支撑点。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系统总体设计技术及装备研制”成功入选山东“十大科技成果”,开辟了商业航天发射全新模式。

  “十三五”期间,烟台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据烟台市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四新”经济投资保持20%以上增长、两年平均增长19.3%,占比达到63.9%、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增长27.5%,两年平均增长10.9%。工业结构持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1%,贡献率为20.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5%。

  走进“十四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分工版图的当下,烟台无论是从所承担的国家战略、应对区域竞争新变化,还是从自身产业发展看,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科技创新突破的需求如此迫切。

  “十四五”期间,烟台将发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到2025年,烟台市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全社会科技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9.5%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与此同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将实现“双倍增”,分别达到2000家和4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达58%以上。

  为达成这一目标,“十四五”时期,烟台市科技创新工作将统筹全域创新布局,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形成“一城统揽、双核引领、两翼齐飞、多极崛起”的创新发展布局,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在建设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方面,将优化全市实验室体系布局,构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烟台市重点实验室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实验室体系,筑牢基础研究根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同时,围绕重点领域,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科创平台”的思路,推动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规范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月26日,烟台北航科技园科技企业加速器项目主体封顶暨项目渠道推介会成功举行,烟台航空航天产业再添“新星”。

  烟台北航科技园自2018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打造涵盖空天技术研发应用、航空航天相关精密电子设备制造、智能AI、数据信息服务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园区和加速器,目前已集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0余家。加速器项目封顶,标志着园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的建设日臻完善。眼下,烟台空天技术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国际商业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世纪空间应用技术、兰德华“北斗+”智能巡更巡检等一批优质项目已签约落地园区。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是烟台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4月22日上午,东方航天港指挥大厅项目开工仪式在海阳市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举行,海阳市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建成后将为海上发射提供测发指挥、飞行控制、通信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届时,海阳将成为全国首个星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的城市。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持续推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做出了擘画。“十四五”期间,烟台将聚焦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汽车汽配、食品加工、海工装备、航空航天、有色及贵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九大优势产业,强化要素支撑,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争取制造业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4月17日,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博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烟台举行“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项目签约仪式,共同启动“高端、高效、低成本的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系列”发展规划。三方发起“绿色践行者”倡议,力邀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海上风电合作新秩序。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并建造的“3060系列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项目”为国内外海上风电业主、海上风电总包方及主机厂提供高端海上风电大型装备,为迎接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记者从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了解到,烟台将于202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大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5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25%。将在现代渔业和海工装备等六个方面实现突破。到2025年,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处。

  目前,烟台市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上之前的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端化工、海洋牧场、葡萄与葡萄酒、滨海旅游等7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带动烟台产业集群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谱写乡村振兴烟台篇章

  “感谢党和政府提供的公益专岗,让我在家门口就业,凭自己的劳动挣钱。以后我还会好好干,把村里的保洁、森林防火等工作干好。”牟平区王格庄镇王格庄村为贫困户王培玲提供了公益岗位,每天负责打扫村里街道的卫生。活不重,还能照顾患有精神障碍的儿子。靠劳动摆脱贫困,王培玲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

  蓬莱区刘家沟镇扶贫干部卢长征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身为扶贫干部,倍感光荣和激动。“看到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取得的工作业绩,我和他们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要以他们为榜样,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后期工作,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再创佳绩。”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之路仍任重道远。烟台市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做好机构队伍衔接,健全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加大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力度,强化扶贫资产监管,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抓实粮食生产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深化农村领域改革,着力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记者了解到,中央决定设立五年过渡期,在这五年中,烟台市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梳理出详细的帮扶政策目录,保持这些帮扶政策稳定连续,同时根据巩固衔接工作新情况新变化,再调整优化一批新的政策措施,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沿栖霞市亭口镇驻地一路向西11公里,在接近大山腹地的位置,有一个仅有57户居民的小村子,这就是衣家村。从曾经的山高坡陡、缺水少路,到现在的“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示范村”“全市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活动进步村”,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也书写了华彩的奋斗史。

  烟台市从2017年开始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将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合作社经济优势、群众能动性有机结合,把分散的群众重新组织起来,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了集体和群众经济利益共同体,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2017年试点探索、先试先行,2018年百村示范、树立样板,2019年千村覆盖、规范管理,2020年全域推进、全面提升。目前,已有3045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总村数48%,带动集体收入新增3.9亿元,群众增收5亿元,相关做法获评“2018中国三农创新十大榜样”。

  “十四五”时期,烟台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条主线”,突出帮扶人口防返贫、农业农村促增收、美丽乡村树样板、人居环境补短板、党建引领强基础“五大重点任务”,实施“十大行动”,全面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大振兴,以更加务实、更为管用、更有实效的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新篇章。

  以好作风补民生、发展短板

  近日,一辆辆装载着海上风电叶片的大型运输车,从位于蓬莱经济开发区的东方电气风电(山东)有限公司院内出发,运往蓬莱港。不为外人所知的是,为了保障这些“大块头”的运输一路畅行无阻,共有26根红绿灯横杆进行了旋转。

  据了解,海上风电叶片长度一般在90米甚至100米以上,叶片根部直径有5米多,加上车辆和防护装置的高度,超过了7米。而红绿灯横杆的高度一般是6.5米到7米,再加上红绿灯、监控探头等设备,就成了风机运输的“拦路虎”。“了解到企业的问题后,管委立即向区里作了汇报。政府出资300多万元改造红绿灯横杆、升高通信线路、高压线入地。”蓬莱经济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刘强告诉记者。政府帮助解决了问题,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满负荷生产。”

  项目靠什么推动?靠的是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执行力。企业做好“围墙”内的事,政府做好“围墙”外的事。不遗余力地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最优营商环境。为全面提升重点任务、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该区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本清单、一抓到底。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紧盯目标任务,画好“路线图”、倒排“时间表”,深入基层现场,一线掌握情况、一线解决问题。

  4月1日下午至2日,烟台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正视思想、作风、廉政建设和执行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作风建设,狠抓执行力提升,狠抓廉政建设,真正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全市深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集中行动,进一步提精神、提境界、提状态,抓作风、抓执行、抓廉政,把作风建设成效体现在精神状态提振上、体现在执行能力提高上、体现在发展质效提升上、体现在民生难题破解上、体现在勇于攻坚克难上、体现在政治生态优化上。

  城市环境、城市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和核心竞争力。为了补齐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短板,全面推进环境品质文明大提升,让城市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一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大会战”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在4月29日召开的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筹办2021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动员会议上,要求全市上下清醒认识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背后的思想认识、干部作风、执行能力和腐败问题,坚持看行动、看变化、看成效,切实紧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努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城市环境大提升、城市品质大提升、城市文明大提升。

  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城市建设要全面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层次,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塑造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风貌和时尚、开放、精致的城市特色。加快城市老旧房屋拆迁更新,加快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谋划好普惠民生的大事,更要重视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十四五”期间,烟台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要发展高质量教育,学前教育要大幅提高公办比例和质量,义务教育要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要扩容提质,支持驻烟高校创新发展、提速发展。要推进健康烟台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各类养老设施,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和康养产业。

  烟台市将以更大的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把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坚决不要带血的GDP。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