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烟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动力引擎!

2022-09-20 11:05:04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 烟台报道

  9月19日上午,“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烟台召开,发布会上,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用“七个显著提升”,描绘了烟台十年砥砺奋进的壮美画卷。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009亿元增至2021年的87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57.4亿元增至646.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全省第一位,外贸进出口额居全省第二位……一个个详实的数据,记录了烟台崛起为山东省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市,大踏步向“万亿俱乐部”迈进的铿锵步伐。

  成绩的取得令人振奋,但奋进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歇。作为全省“三核”城市和经济大市,奋进新征程,烟台迈向了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赶考路。全新的赛道,烟台要以怎样的姿态奔跑,目标如何确定,路线如何布局?“1+233”工作体系给出了答案。

  “这是指引烟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我们通过构建‘1+233’工作体系,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今后发展的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实施路径、办法措施,推动烟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郑德雁如是介绍。

  何为“1+233”工作体系?即,突出加强党建引领这一根本,抓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两条工作线,加快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示范区“三区”建设,强化民生改善、营商环境、风险防控三项支撑保障。立足烟台市情,“1+233”工作体系把脉城市发展的优势与短板,为烟台发展强根基、增活力、蓄后劲。

  突出加强党建引领这一根本,烟台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召开“三明三强”大会,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明方向明规矩明底线、强担当强本领强执行,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线,烟台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三核”城市之一,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进入新发展阶段,烟台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坚定落实“三个坚决”,紧密对接全省“十强”产业,大力提升产业能级,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强化数字赋能,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

  乡村振兴工作线,着力推进“三个五”:坚持“五个振兴”协同发力,狠抓产业、基础、治理、典型、机制五项重点工作,建设产业丰美、环境秀美、乡风淳美、社会和美、生活富美“五美”乡村,奋力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

  在中心城区建设方面,积极构建“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一核突破”芝罘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两带提升”,规划建设养马岛至莱州三山岛200公里的滨海黄金旅游带,打造山东省千里海岸观光廊道的重要节点;依托烟台母亲河——夹河50余公里蜿蜒水脉,建设夹河生态景观带,打造城市发展新轴线。“三环支撑”,建设“一横两纵”快速路环线,打造串山观海的山海步道环线,做好轨道交通环线建设准备工作。“三港协同”,以空港、海港、陆港三大枢纽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立体交通系统。“五城驱动”,规划了幸福新城、夹河新城、牟平新城、蓬莱新城、八角湾新城,使“五个新城”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产城融合发展的标杆之城。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正在推进园区发展三年行动,按照“一县一园一业一平台”的思路,建好用好自贸区、综保区、黄渤海新区、国际招商产业园、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6个化工园区以及中韩、中日产业园等载体资源优势,打造产业聚集、开放发展高地。

  在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海工装备、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构建更加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海洋保护与开发示范,打造海洋经济发达的标杆城市、海洋科技先进的创新城市、海洋生态环境优美的样板城市。

  “民心是最大政治、环境是核心优势、安全是头等大事”,稳固发展的前提离不开支撑保障。“1+233”工作体系强调,通过强化民生改善“聚民心”,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放大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用,打造名副其实的城市“总客服”,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增活力”,聚焦打造“烟必行”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做优“政企通”服务平台,推进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强化风险防控“保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守住守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社会稳定等发展底线。

  乘势而上,奋楫前行,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努力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一个崭新的烟台呼之欲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