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康洁
烟台“三季报”近日出炉: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20.08亿元,同比增长5%,增幅分别好于全国、全省2个、1个百分点,延续半年省内领跑地位,居全省第1位。
较上半年4.5%的增幅,烟台前三季度GDP增速提高了0.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幅度上升了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烟台经济发展好于全国、全省的优势更加巩固,在全省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助力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反映了烟台经济社会“率先回稳、逆势上升”的良好态势,传递出这座城市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韧劲,为你点赞。
看增幅
工业持续领先,项目支撑有力
工业是立国之本,是城市经济的“脊梁”。烟台是制造业大市,观察其经济运行发展,工业主要指标成为最佳窗口。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9、5.5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速全省第一。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74.1%,制造业增长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烟台工业持续领跑全省,表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向上势头明显。
服务业表现,同样韧劲十足。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9.4%,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44.5%、高于全省近30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4%、高于全省18.2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逆势上扬的背后,是烟台稳经济大盘系列政策效应的显现。”鲁东大学教授李世泰指出。今年以来,烟台先后出台促进首季“开门红”若干措施、“纾困解难稳中求进30条”“稳经济促发展38条”等惠企利民政策措施,强化政策精准供给,共为3416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7098.7万元,为企业退税、减税、缓税、降费约160亿元。
走过三季度,为烟台经济发展带来强劲支撑的,还有项目投资、促消费政策和对外经贸带来的需求拉动。
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按照“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烟台滚动谋划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分类推进实施138个“十四五”时期重大工程项目。
促消费政策效应显现。汽车、家电、文旅等3.1亿元消费券,拉动消费50多亿元。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2.2亿元,增长1.6%,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个、1.5个百分点。
外经外贸稳步增长。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3416.5亿元,增长8.7%。预计使用外资21.9亿美元,增长21.7%,高于全省13.4个百分点。
看结构
“四新”比重上升,新动能加快汇聚
透视区域发展,既要看经济发展指标,还要看经济结构指标。经济结构指标代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烟台“三季报”经济结构变化引人关注。
——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8%、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预计前三季度“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
“四新”经济代表着产业变革、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是经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重点,更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烟台“四新”经济占比的加快提升,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带动产业发展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
——财税运行保持平稳。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4.4亿元,自然口径增长0.7%,同口径增长9.5%,保持平稳增长趋势。税收完成335.8亿元,同口径增长1.6%,占比67.4%、比上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金融支撑保障有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血脉畅通,经济发展才能健康有力。9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8132.7亿元、同比增长10.9%。企业融资成本维持在全省较低水平。
直接融资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11家上市公司实现当年融资166.8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6倍、去年全年的2.3倍。
花儿的美丽绽放,离不开精心浇灌。烟台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源自“换道超车”布局产业、抢抓机遇优化发展格局,聚力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今年以来,烟台以绿色低碳转型开辟发展新赛道,“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示范加快推进,聚集国电投、中核集团等重点企业40余家。截至9月底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05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0.8%,占比超全省近13个百分点。以海洋强市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海上光伏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百箱计划”深入实施,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37万亩,前三季度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同比增长18%。以区域崛起打造新增长极,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振兴,黄渤海新区率先挂牌,新一轮长岛综试区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双莱”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成为全省首个县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持续推进。
看预期
稳打稳扎,乘势而上向前冲
跑赢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重要,但最后一棒无疑最关键。
当前,距离岁末仅有两个月时间,宏观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外部环境约束趋紧,经济运行挑战性明显上升,稳经济大盘任务艰巨繁重。
外界普遍看来,前三季度烟台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已经形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增量,为全年目标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先行指标看预期。前三季度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29%,工业用电量增长3.76%,总体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共完成营业性货物运输量1.99吨、增长3.2%,货物运输量保持平稳。登记市场主体90408户,总量达到103万户、同比增长4.6%;新增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累计7家,瞪羚企业61家、累计2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4家、累计59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8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7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42家,市场主体量质齐升。
重大生产力布局看未来。烟台攻坚突破,推动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陆上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和丁字湾双碳智谷“绿电”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等入选全省“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
发展环境比拼软实力。前三季度,烟台在全省首创“扫脸办事”、平均缩减办理时间80%以上,市级1244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零跑腿”事项占比达到96.8%。在全省首创“15+1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1天内“四证齐发”,可为企业压缩至少60日开工时间。全市重点区域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标准地”出让,探索向仓储领域延伸,“新型产业用地+标准地”模式纳入全省制度创新成果进行推广。
“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们正超前谋划2023年重点项目大盘子,新盘子规模大质量优,投资强度进一步提升,新上项目比例高,产业项目突出,这些都将为烟台经济‘抗压’上扬提供‘硬支撑’。”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松杰表示。
山一程,水一程。迎难而上跑赢三季度的烟台,有理由、更有信心决战决胜四季度,交出2022年度精彩答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