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清了 一座城美了 济南深化全流域综合治理,小清河水质跃升至Ⅱ类

2022-11-06 17:53:07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

  在山东省济南市小清河畔,花木葱茏、碧波荡漾。

  “以前可不是这幅景象。十几年前,河水又黑又臭。后来听说小清河一直在治理,但是距离‘清’实在相差甚远。”回忆起前些年的小清河,在附近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市民兰继生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的改善太明显了,河水一天比一天清。现在这里环境这么漂亮,我们一有时间就过来。”

  变化始于2017年。那一年,小清河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也是从那一年起,济南市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小清河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一项项举措紧锣密鼓、直击痛点,袪“沉疴”、治“顽疾”,推动小清河水质连续跃升,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

  全市总动员,提速治污进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小清河风景秀丽,逐水而生、枕水而居的济南人,对小清河有着独特的感情,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原本清澈美丽的“清”河成为济南唯一的排污河道,变为城市的伤疤、人民群众的心头之痛,河两岸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

  2017年,中央督察组指出,济南市建成区污水直排、雨污混排、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等问题突出,城区每天约6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小清河,导致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小清河的污水是由纵贯济南市的诸多河流汇集而来的,要对小清河污染问题进行根治,就必须治理好每一条河道的污染。对此,济南市坚持“治保用”系统治污,打响小清河环境整治攻坚战。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告诉记者:“为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症结,我们将小清河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布局,通过源头防控、能力建设、雨污分流等环环相扣的举措,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

  五年来,济南市推动小清河两岸66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取缔非法“散乱污”企业7190家,8家小清河流域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排入小清河的工业污水从6万吨/日左右减少至不足0.5吨/日。加强能力建设,补齐治理短板,新建污水处理项目26个,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开展雨污分流,实现管网提升,形成了从每家每户到污水处理厂的全系统管网数据库,建成了排水管网GIS系统。投资3.7亿元,对小清河城区段30公里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完成清淤工程量200余万立方米,增大了河道水深,增强了景观蓄水效果。

  污水截住了,活水从哪儿来?济南市在“用”上大做文章,开展生态补水,实现科学调配,保障生态基流,确保有河有水。

  生态改善,小清河释放新活力

  “这种小鱼叫中华鳑鲏,是自然水域中清洁水体的指示鱼种之一。目前,其种群在小清河里大量出现,充分表征了河道水质的改善提升。”在小清河睦里庄源头,李计珍向记者介绍。

  作为本土鱼种,中华鳑鲏曾因小清河水质恶化而一度“背井离乡”,难觅踪迹。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郑琳琳说:“2016年,我们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华鳑鲏,但数量很少。鳑鲏并不是稀有物种,但是有特殊生态指示意义。今年以来,我们调查发现鳑鲏种群类群明显增多,充分说明生态系统恢复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小清河水质均值突破达到地表水Ⅱ类水体标准。随着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小清河流域济南段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稳步上升,中华华鳅、花滑、中华鳑鲏等本土鱼类物种种群迅速恢复。

  数据显示,小清河流域济南段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由2016年的1.26,增长至2021年的2.23。总生物物种丰富度显著提高,水生生物由2016年的73种增加到2021年的230种。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占比从2016年的40%提高到2021年的66.2%。

  如今,从小清河源头顺流而下,一路绿茵夹岸,一路清水扬波。碧水东流,滔滔不息,济南市巩固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去年,济南市印发了《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实施大明湖—云锦湖—小清河—华山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推动泉城特色风貌带和黄河生态风貌带融合发展。

  如今的济南,充满诗意的黄河湿地、济西湿地、华山湿地等23处湿地公园交相辉映,岸绿景美的黄河、小清河并行奔流,“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美好愿景,已然成为美丽现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