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加速了金融业双向开放的步伐,金融开放水平稳步提升。金融业的开放,以及金融业开放所带来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必然会对一国的收入不平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首先从理论方面综合研判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进而,通过采用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同时,本研究还从更加细致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地级城市的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鉴于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有重要联系,本研究又详细地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如何影响到中国的居民消费、经济增长以及外资的溢出效应等。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理论上来看,本研究构建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机制,并首次使用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了相关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理论,很好地检验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和居民消费、经济增长以及收入不平等的相关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促进相关理论的纵深发展。从实践上来看,本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金融改革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证的支持及参考建议。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便加快了金融自由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尽快的融入到国际金融体系中,对内实行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以提高本国的金融发展水平,而对外则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使得本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逐渐的融合在一起。目前来看,各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自由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金融的自由化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金融自由化为他们带来了充足的资本,从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与此同时,金融的自由化也对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研究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对居民的收入不平等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考虑到金融发展也会对一国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本研究在分析中也加入了金融发展的因素,以期能全面的考察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与该国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考虑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本研究也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为中国目前仍未实现资本账户的开放,所以本研究主要将目光关注于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实证结论对其他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相关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现状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事实的金融自由化指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这些国家融入到全球金融市场的进程逐步加快。具体来看,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均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实行了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以金砖四国为例,巴西在1991年通过修改本国的外商投资法案,官方上允许了金融的自由化。印度也在1991年之后逐步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并在1992年宣布外商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于印度的证券市场。俄罗斯在上个世纪80年的末90年初推进激进式的经济改革,迅速的对其国内的利率市场、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进行了自由化的改革。而中国虽然目前仍然没有实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但是从Abiad et al.(2010)统计的金融开放程度指标来看,自1990年以后这个数值便迅速上升,直到2005年仍然处于上升的态势。其他的一些国家在金融自由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阿根廷在1998年允许资本的自由汇入以及股票分红和收益的自由汇出。以色列也在1993年宣布非本国居民可以将其在股票和房地产上的收益存入非本国居民的银行账号。再者如约旦政府在1995年宣布外国投资者可以不经过政府批准而购买本国的股票,菲律宾在1991年也取消了所有的针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委内瑞拉在1990年宣布除了银行股以外所有其他的股票军队外资开放。总之,从数量上看大多数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在近几十年来均实行了金融自由化的政策,而从实际的效果上来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各国的金融自由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地,各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在这段时间内也有了很大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在这几十年里一直都在平稳的向前发展。具体来看,信贷市场的发展要相对更平稳一些,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则波动性比较大。
来自IMF(2007)的统计显示,除了一些低收入的国家之外,其他国家的收入不平等在1985-2005均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而对单个国家的相关研究也显示,多数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收入不平等都有所扩大并居高不下。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多数的国家在实行金融自由化以后,与金融自由化之前相比收入的不平等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至少从目前的这些国家的发展现状上来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收入不平等也在进一步扩大。
三、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
从理论上来看,金融自由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一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基于资本——技术性劳动力的互补性假定,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开放使得流入这些国家的资本量大幅度增加,显然这会使得这些国家内部的资本的成本降低,因此企业会选择使用更多的资本去代替劳动力。假定劳动力技术性劳动力和非技术性劳动力,那么基于资本——技术性劳动力的互补假定,资本与技术性劳动力的替代弹性要小于资本与非技术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因此相对来说,资本的增加对技术性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便会增加。需求增加,工资也就上升,技术性劳动力和非技术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也就进一步被拉大。因此最终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增加。
此外,金融自由化还可以通过FDI的形式,使得更多的资金投向了东道国的技术密集和技术性劳动力密集的部门,从而与前面的分析一样,增加了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他们的工资也增加——收入的不平等进一步扩大。通过其他的渠道,如国内信贷市场的不完全以及金融自由化所引起的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等因素,也会对收入的不平等造成很大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金融自由化提高了收入不平等。
通过使用新兴市场经济体25个国家1980-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理论模型的适用性。本研究分别进行了混合横截面估计和动态面板估计。从混合横截面的实证分析来看,金融自由化的指标多数显著为正值,这也证实了金融自由化的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同时,将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放入方程中,但是实证结果没有发展多大变化。紧接着,通过使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动态面板估计,除了少数的几个指标不显著外,总体来看金融自由化和收入不平等之间依然是一种显著的正向关系。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前面的实证结论依然成立。所以,金融自由化对收入不平等具有扩大作用。
在实证分析中还发现各国的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扩大了一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金融深化的提高更有利于那些拥有更多的保证金或者收入的富裕群体。本研究也认为最近这几十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中介的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使得富裕的群体获益较多,而并没有之前多数人们所认为的削减收入的不平等作用。这是由于很多的原因造成的,如一国不发达的金融制度,国内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可能会造成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扩大了收入的不平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改革起步比较晚,相关的规则制度以及体系并不十分完善,所以说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可能会产生上述的效果。
(二)来自中国的证据
通过采用来自中国城市层面和省级层面的数据,本研究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通过大样本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信贷约束对中国吸引的FDI的溢出效应的影响。
1.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率起到了反向影响作用
通过运用中国2001-2010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2001-2010年间,以存款、储蓄和贷款为衡量标准,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率起到了反向影响作用。可能的原因是: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效率低下,以及信贷资源的不合理投放,金融发展指标的构建并没有考虑外资银行、民间金融和金融发展的结构,金融发展所产生的消费效应可能转移到了其他类型的消费,以及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等因素,都可能会使得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率的增加。因此,这也对未来的政府决策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2. 金融发展通过加大国内研发投入和扩大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两种机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利用中国2003-2010年30个省市的数据,本演技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通过加大国内研发投入和扩大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两种机制,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其中通过进出口贸易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较大,而通过FDI和OFDI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还未完全显现。
3. 信贷约束阻碍了外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
通过采用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40多万家企业2002-200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书实证检验了外资的溢出效应以及信贷约束对外资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行业同省份内来自港澳台的外资以及其他地区的外资均对国内的企业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而且,外资的溢出效应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正向溢出效应都很明显。同时,研究还发现信贷约束阻碍了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溢出效应。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信贷约束程度越高,那么行业内的企业从外资的溢出效应中所得到的收益就越小。
4. 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不同的影响
存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拟合图显示他们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贷款和居民储蓄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U型曲线的关系。这与传统的理论分析是不符的,但是也与一些相关的实证研究得出的观点类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二元金融结构(农村和城市两种类似的金融结构),信贷服务的高居不下的门槛等等因素的影响,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重要原因。
5. 其他因素对中国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
城市化率、教育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均显著地的减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混合横截面分析、固定效应分析和动态面板分析均显示了这些因素的均等化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很多的国内学者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因此,未来的相关政府决策,应大力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而言之,本研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五、政策启示
目前多数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相关金融体制的改革,无论是在国内的金融市场还是金融自由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鉴于前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体系改革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完善。
(一)各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道路去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改革进程
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在实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扩大了居民的收入不平等。鉴于金融的自由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就必须完善好相关的制度体系,尽量避免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很多的实证证据表明政治制度的发展只有达到了一个有效的高度,金融改革才会成功,尤其是政治的责任性,这是金融改革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一个较弱的制度很可能会使得金融自由化扩大一国收入的不平等。所以说,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制度体系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去建设。因此,如果通过激进的方式去实现自由化的改革,很可能会为既得利益集团所利用,从而最终的自由化改革满足了他们的利益,但是却忽略了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更容易对弱势群体的利用造成损害。尤其是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来说,制度体系比较薄弱,茫然采取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损害更大。渐进的改革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可以按照帕累托改进的原则进行纠错和调整,从而实现系统性制度变迁的帕累托效率。所以说,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通过渐进式的改革,一步步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如产权制度、司法制度、监督制度等,这样才能使金融自由化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渐降低。
(二)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
考虑到一国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时的复杂性,良好的监督可以限制立法者、执行机构或者说当权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滥用手中的权力。因此,良好的公众监督可以使得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更具可持续性。通过一个良好的监督体系,既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权力部门的滥用,还可以减弱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收益,从而尽可能地使金融自由化的利益能惠及大众。
(三)扩大金融服务的受益范围,尤其是针对贫困的群体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金融的自由化会使得一国大量的资本流向实现金融开放的国家,因此这也导致了该国金融资源的供给增加。但是目前来看,金融资源的增加并没有普及到多数人手中而使他们受益。在本书的实证分析中也显示出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扩大了收入的不平等。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金融发展的扩大效应也表明了金融的深化使得那些拥有较高的收入或者很好地支付保证金从而比较容易获得贷款的高收入群体收益更多。相反,贫困的群体由于本身收入就比较低,无法支付贷款时所需的保证金,从而也就无法获取到金融服务的收益,所以最终金融深化使得那些高收入群体的既得利益者收益更多。所以说,各国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还需要给那些贫困或者说低收入群体一定的政策上的倾斜,比如说修改相关的金融制度的借款或者贷款规则,适当给予在他们借或贷款时的门槛放低,以使得他们更容易进入金融市场。同样很重要的是为贫困群体提高良好的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和依赖服务,提高他们本身的技能,从而使他们可以很好地使用金融服务。
(四)加大对教育或人力资本的投资
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减小收入的不平等。而且,金融的自由化增加了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在采取金融自由化的政策时,应该引导更多的资本投入相关的教育培训产业上,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而增加技术性劳动力的人数,从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一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五)对我国的进一步启示
本研究采用中国省级、城市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本研究的实证分析显示金融发展通过多种机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对居民消费的增长却起到了反向作用,同时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也阻碍了外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最后,不同的金融发展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不同的金融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也就对我国的金融改革有不同的政策启示。
1.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
实证分析显示存款规模的扩大在跨过一定的门槛之后,最终将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因此,完善金融体系,增加金融体系存款的规模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政府稳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宽银行业的进入标准,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积极地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
2. 优化信贷服务体系
贷款规模的增长从长期来看最终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所以说对改变现行的信贷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虽然说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多数的金融资源仍然是掌握在一些国有银行,如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手中,基于一些体制或者政策上的安排它们会把更多的信贷投放于一些国有垄断行业或者一些低收益、低效率的项目。因此,这种信贷体系的不合理配置最终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增加。所以说政府要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的信贷服务体系,使之更有效地分配自己的金融资源。降低进入信贷市场的门槛,使更多的低收入者、中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信贷市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包含了大量的非技术性劳动力,这部分就业在我国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因此使这些企业更方便地进入金融市场,促进它们的增长,可以更好地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从而减小城乡的收入差距。
3. 大力推进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
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则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在保证盈利能力和风险可控制的前提下,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系统可以加大对农村信贷投放力度,增加农村的金融资源供给。除了给予农村以金融制度安排上的政策倾斜以外,还要注重建立和健全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尽量避免农村金融资源流向城市而不能服务于农村地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作用也很重要。因此,政府应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引导农村金融的良性成长,促使其有效地服务于农民。作为正规金融的一个有益补充,非正规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的信贷约束问题。城市金融对农村的反哺也很重要,要合理地引导城市金融资源投资于农村,服务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除此之外,尽快完善农业的保障体系,减小或者化解投资于农村的风险,使投资者们更好地投资于农村。
4. 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
同贷款一样,居民储蓄存款规模的增长最后也使得城乡的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实证分析显示的是居民储蓄存款的流通能力越高,长期来看将会使得城乡的收入差距更趋于扩大。所以说,居民储蓄存款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带来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效用。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好居民的储蓄存款,政府还应完善好金融服务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地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从而不仅使得居民储蓄存款的流通能力增强也使得它们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大众,尤其是农村居民。
5. 其他一些措施也非常重要
如继续加大教育水平的投入。从多方面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到,教育水平的增加可以提高工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价值,从而使得更多的工人成为技术性劳动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并最终降低收入的不平等。因此,也要重点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促进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化的进程,改变我国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也是很重要的。从本书的实证分析上看,城市化率的提高显著地减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而且也有很多其他的实证证据表明二元的经济结构从而二元的金融体系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很大。因此,努力改变目前我国的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缓解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城镇化也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变迁过程。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进入深水区,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等。目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很大的瓶颈。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的多次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总之,通过深化对我国的土地流转机制、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等许多因素的改革,加大力度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这对当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缓解至关重要,也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总之,通过以上的政策手段或者方式,尽可能地改变城市和农村的二元金融结构,减小城乡的收入差距。总之,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而言,要尽量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去一步步地完成该国的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间还要建立和健全良好的监督体系,从而避免对低收入的弱势群体造成更大的损害。同时,针对于贫困群体的金融政策上的照顾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修改相关的规则、制度,放开他们的进入门槛,使更多的人可以有效地进入金融市场,从而可以更好地使他们享受到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收益。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加大对教育或者人力资本的投资。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外资大多投向了技术或者技术性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或部门,加大了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因此,通过教育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使得更多的人的人力资本价值提高,成为技术性的劳动力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贫困的群体并不能很好地享受到教育服务或者通过借贷而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所以此时政策的帮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医疗或者社会保障体系的投资或补贴,提高他们的技能,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收益。相对于中国来说,除了要积极有效地采取以上措施以外,还应改革国内的信贷体系,使更多的信贷资源可以流向中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进程等。通过以上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必将会有效地防止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更广泛的群体从自由化中受益,从而减少金融自由化的扩大收入不平等的负向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辛大楞(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