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在工商银行(601398,咨询)、中国银行(601988,咨询)进行理财产品抵押贷款,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的,为基准利率,即5.35%。“不少净值型理财产品利率均超过6%,高的甚至达到10%。”某大行私人银行部相关人士说。这理论上存在套利空间。
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上再出新招。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后发现,包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贵金属产品、基金、保险单、信托产品的质押融资业务均已出现,并且有银行将理财产品质押贷款额度上限大幅提高。
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601288,咨询)、建设银行(601939,咨询)等均有以自身发行理财产品为抵押物的贷款业务,只是各机构对抵押品要求不同。“主要是满足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一家大行的相关人士如此表述。
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部分理财产品抵押融资的利率偏低,可能存在一定套利空间。
理财、保单、信托均可抵押
普益财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共有287家商业银行发行21039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20万亿元,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发行规模估测约为16万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发行规模估测约为4.6万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规模估测约为11万亿元。
“从解决理财产品流动性问题上来看,包括理财产品质押、理财资产证券化都是银行今后的发展思路,也有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在销售时,在合同中加入了质押融资功能。”重庆某银行理财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后发现,不少银行已经在开展理财产品质押融资,且为抵押物的理财产品范围在不断扩大。
公开资料显示,工商银行自助质押贷款的抵押物包括国债、理财产品、账户贵金属在内,未来可能加入基金和电子保单;建设银行个人权利质押贷款抵押品范围除了理财产品、国债外,还包括保险单;农业银行则较为谨慎,其个人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抵押品要求为保本或低风险理财产品。
“贷款额度多数是根据理财产品价值判断,一般会是本金的9折左右。”有大行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国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中行的人民币保本理财产品抵押率为本金的90%,外币理财产品抵押率则为80%。
而保单和信托产品抵押率相对偏低。建设银行个人权利质押贷款中以保险单出质的,贷款金额最高为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当日、经签发保单的保险公司核准的保险单现金价值的70%;兴业银行(601166,咨询)个人信托受益权质押贷款的金额,最高不超过信托受益权凭证本金金额的60%。
“工行考虑将基金产品和电子保单纳入抵押物范围,基金产品应该会根据基金公布的市场价值(即基金净值),而非本金决定抵押率。”工行浙江分行相关人士说。
同时,理财产品抵押贷款的额度也在扩大。工商银行浙江分行5月4日,在其官方微信上的宣传资料显示,其贷款额度从原先5000元-100万元调整为500元-1000万元,最高上限翻了10倍。
“单笔贷款额度最低500元,最高30万,单户质押贷款总额不超过1000万。而且,都是网银或手机银行交易。”上述工行浙江分行人士这样表述。在贷款期限上,工行、中行最低为1个月,最高为12个月。
“基准利率”存套利空间
对于贷款定价,各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期限各有所不同。
“贷款期限30天以内的,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30%;贷款利率1个月至1年的,执行基准利率。”上述工商银行浙江分行相关人士说。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进行理财产品抵押贷款,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的,为基准利率,即5.35%。“不少净值型理财产品利率均超过6%,高的甚至达到10%。”某大行私人银行部相关人士说。
一位投资者以100万元购入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一年后市场价值为110万(收益率10%),该投资者短期资金短缺但又不希望赎回理财产品,则可以选择将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期限一年。他因此可获得的贷款额度在99万(110万×抵押率90%),贷款利率5.35%,一年利息则为5.3万。一旦第二年该理财产品收益率依旧保持10%,则年获利的11万可以完全覆盖质押贷款成本。“这理论上存在套利空间。但理财产品存在波动性,以此方式套利,风险比较大,且各家银行质押率不同,质押率低的套利空间就基本没有了。”上述大行私人银行部相关人士说。
因为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亦有业内人士提醒,当理财产品价值出现大幅下跌时,理财产品作为银行债权质物的担保功能有可能丧失,这时银行一般立即停止贷款发放,并通知贷款申请人,要求其增加保证金、补充质物、归还部分贷款或追加银行认可的其他担保措施,达到前期质押率实质要求。
除了利率,在放款速度上,理财产品抵押贷款亦优势明显,相比目前不少个人贷款而言,理财产品抵押贷款审批速度较快,一般2-3个工作日内可放款。
“在还款方式上,客户可以选择自有资金还款和质押物资金归还。但有贷款逾期5日以上的,我们行的系统将自动处置抵押物。”上述工行浙江分行人士如此表述。
原标题:理财产品“变现”暗藏套利空间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