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5只科创板公司今日开始交易。公募基金科创板投资进入实战。实际上,在网下配售阶段,公募基金早已是一级战备。行业全体出动,共赴科创板打新盛宴。最终109家公募旗下的1600只基金获配,合计获配市值134亿。
科创板为公募基金投资打开了新的空间。基金公司为投资科创板做了充分准备,设立科创板研究小组,从基本面、交易面、定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研究。不少基金经理表示,会基于长期发展角度布局科创板公司,看好优势公司的成长前景。
公募基金全体出动
记者了解到,基金行业以最大热情参与科创板网下配售。基金作为A类投资者在科创板网下配售比例或可达到A股中签率的6倍,因此,基本上可以参与网下配售的基金都争取把握机会,中签新股数量和获配市值都比较高。根据光大证券的统计,参与询价的配售对象累计达到2754只,基金占70%;25家公司的平均入围率为74%,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私募、公募的入围率分别为84%、78%和76%。
科创板机构投资者获配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包括拥有公募资格的券商资管),共有109家公募管理人出现在科创板网下投资者初步配售明细表中,合计获配市值134亿元。
获配市值较高的多为大型基金公司及权益投资实力较强的公募管理人。富国旗下54只基金参与新股打新,获配市值合计6.97亿元。鹏华、国泰、南方等多家基金公司获配市值也在6亿元以上。嘉实、博时、中银、易方达、汇添富、东证资管、华夏等公司都有可观的获配市值。
不少基金公司股东方为科创板发行“关联方”,因此不能全部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售结果。
嘉实科技创新基金经理王贵重介绍,首批25家公司,他们获配22家。鹏华科创主题基金经理李韵怡透露,25家新股公司,他们可参与的有22家,3家因与主承销方存在关联关系而无法参与,报价均进入发行区间内,实现100%入围。
华夏战略配售基金经理张城源表示,只要符合参与条件的基金都积极参与了打新。首批新股整体发行估值水平较为合理,与他们对于企业的估值定位相匹配,获配情况较好。
从单只基金来看,共有约1600只产品获得配售,其中3只产品全部“打中”,分别为国联安鑫隆、国联安德盛小盘精选和国联安德盛精选。 从获配市值来看,共有55只产品获配金额超过1800万元,泰康资产、融通、大成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获配金额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混合型基金和华夏3年封闭运作混合基金还参与了中国通号的战略配售,两只产品各获配6925.81万元,获配数量均为1183.9万股。
科创板打开投资新空间
公募基金积极参与打新,前提是对科创板的看好。基金经理普遍认为,科创板的设立为科创企业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将促进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进入新时代,同时也为公募基金投资打开新的空间。
富国基金认为,科创板作为独立于主板市场的新板块,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科创板开市交易,为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投资机遇。科创板打新制度明显向成熟机构投资者倾斜,公募基金在科创板投资中占据先发优势。另一方面,科创板设置了个人投资者门槛,大量投资者需要通过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有助于公募基金丰富产品线,提升专业投资者形象。
大成基金认为,科创板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创新,将给予机构投资者更好的定价权力,从较早期开始陪伴优质公司成长。
李韵怡表示,科创板的开设开辟了新的投资市场,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标的。科创板投资风险与机遇并存,在存优汰劣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寻找值得长期持有的企业,和企业共同成长。
基金公司看好科创板,判断的基础离不开深入的研究。张城源表示,他们关注科创板投资机会,做了充足的准备,设立科创板核心管理小组和深入研究各行业潜在标的的科创板公司研究小组,构建起适合科创板的研究方法,确立规范的科创板申报标的制度流程,对科创板公司进行深度研究、持续跟踪。
建构科创板估值体系
据富国基金测算,首批25只科创板新股,平均市盈率为53.4倍,明显超过A股整体水平。科创板在市场化定价背景下,研发投入将纳入估值体系。传统的PE估值系统对科创板未必有效。对科创板企业进行定价,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具体分析,选择最合适的估值方法。
博时基金介绍,他们采用的估值方法包括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股息贴现模型、市盈率法、市净率法、PEG、EV/EBITDA、P/S、产业潜在空间/公司市值比等,纵向对比公司上市前历次估值情况,确定估值中枢;横向对比国内上市公司与海外公司的估值水平,最终选择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同时,研究团队还会针对科创板做专门的投价报告,作为定价参考。
万家基金尤其强调报价的合理性原则,认为网下打新,提高中签率的前提是报价要在最终合理区间内,这需要对企业的中长期价值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在报价过程中要考虑市场情绪、风险偏好等因素对最终询价结果的影响。
王贵重表示,他们的打新策略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根据公司的空间、竞争力、商业模式和管理层四个维度进行公司制度的全面评级;第二步,研究员根据公司基本面分析进行财务模型搭建;第三步,综合利用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进行公司估值和定价。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