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区域能不能搞开发?能在多大程度上开发?可以上马什么类型的项目?在山东,这些问题都能找到清晰而明确的答案。8月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山东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给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精准管控提供根本遵循。
今后,不同区域将因定位的不同迎来不同的分类管理,该禁止的严格禁止,该限制的依规限制,该开发的合理开发。未来山东的规划、开发、建设蓝图中,将始终有这样一把绿色的标尺度量着发展与保护,把人类的经济活动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确保环境不超载、底线不突破。
“三线一单”是在全省一张底图上,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这些单元中确定“三线”——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提出差异化的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要求,形成“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编制实施“三线一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举措。山东按照生态优先、分区管控、统筹实施的原则,建立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山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划好了框子、定好了规矩。
对山东来说,编制“三线一单”是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山东是人口大省、工业大省、农业大省、海洋大省,省情决定了,山东要想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做实、做细。“三线一单”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2358个陆域和428个海域环境管控单元,区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实施分类管控。优先保护单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各类自然保护地、河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保护区等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要求;重点管控单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般管控单元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三线”划框子,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底线和上线,“一单”定规则,规范各类开发行为,各功能区边界清晰,功能明确,由此大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发协调推进。尤其对备受关注的“两高”项目上马问题,“三线一单”将切实作为“两高”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的硬性约束。
从源头加强管控,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环境质量底线,严控资源利用上线,以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看紧项目落地的大门,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这将有力助推山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良性互动,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山东方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柳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