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堡镇: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的文旅特色名镇

2023-11-22 11:28:08来源:作者:

  石峁巍峨,秃尾浩荡;山川毓秀,产业集群。近年来,高家堡镇围绕建设文旅特色名镇目标,做优现代农业、做强文化旅游、做活商贸服务三大产业,着力打造中华文明探源、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秃尾河流域生态文明、两大园区项目承载“四个高地”,全力建成神木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对外展示的新窗口、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如今,这座占地794平方公里的文旅特色名镇正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传统手艺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高家堡挂面闻名遐迩,麦香浓郁,吃起来口感润滑、劲道十足。天气晴朗的夏季,是晾晒挂面的最好时节。清早起来,挂面作坊就在自家屋前架起长杆晾晒挂面,一根根挂面倾泻下来,如瀑如弦,场景壮观。

  王兆先是高家堡村王氏挂面的传承人,从父辈开始就制作挂面,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这几年,随着高家堡文旅产业的发展,来古镇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除了传统口味的挂面,王兆先家还创新推出了菠菜、胡萝卜、鸡蛋和杂粮等口味的挂面,他还经常询问顾客的口感和满意度,并适时调整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美誉度,因此,他家的挂面备受顾客青睐,成了高家堡镇上的“抢手货”。

  几十年来,挂面产业支撑着王兆先一家的生活,也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如今一年下来,至少能收入三四十万元。现在我的儿子、儿媳也在做挂面,我们会一代接着一代干,让高家堡挂面代代相传。”王兆先说。

  在高家堡镇,像王兆先家一样依靠挂面产业走上致富道路的农户还有很多。多年来,他们始终坚守着这份老手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努力让家乡产品能够端上更大的餐桌,更好地惠及子孙后代。“今年,我村将整合全村40多家挂面加工作坊建设高家堡挂面加工市场,全力构建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体系,积极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让高家堡挂面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高家堡村党支部书记韩万元信心满满地说。

  特色产业趟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金秋时节,高家堡镇乔岔滩村风景如画,在稻蟹种养基地,600亩稻田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稻田埂上,螃蟹三五成群,以蟹促稻、以稻养蟹、稳粮增效、生态环保的生态养殖模式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良方”。

  乔岔滩村毗邻秃尾河,地势平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具备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2021年,顺益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乔岔滩村流转土地600余亩,按照“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稻蟹种养一体化产业,稻蟹共生、一田两用、一地双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家门口的就业问题,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致富模式。

  “经过去年一年的精心打理,螃蟹和水稻的销量都很好。”刘连军介绍,今年在这块稻地里投放了蟹苗6000多斤,预计8月中旬一万多斤的螃蟹就能上市。等到10月上旬,水稻也就成熟了,亩产量预计1000多斤。

  “高家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坚定了我发展农业的信心。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企业走上一条种养结合、绿色健康、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刘连军说,他会把自己的种养殖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有种养殖意愿的农户,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雷家墕红葱”“石峁小米”“高家堡挂面”“乔岔滩药膳鹅”……高家堡镇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做活土地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现代养殖业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种类繁多的特色农产品脱颖而出、闻名神木。2022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547元,比2021年增长8%。

  文旅融合拥抱最美“诗与远方”

  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四合院、一条条承载着时光密码的街道、一道道地道的陕北特色美食……近日,走进高家堡镇,浓郁的古镇气息扑面而来。

  这几年,高家堡镇紧紧围绕建设“文旅特色鲜明、国内国际知名”的文旅名镇目标,通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举办系列特色文旅活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实施了石峁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叠翠园酒店、精品艺术酒店、高家堡民俗馆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改造修缮古民居;举办“古镇夜八点”“古镇啤酒节”等系列活动。古城整体风貌明显提升,旅游热度持续攀升,节假日,高家堡镇一天的游客最高能达20000多人。

  高家堡镇以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为契机,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谋划、夯实基础、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旅业态,提升古镇颜值,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同时,充分发挥“旅游+”模式,将石峁古城这一文化符号与区域内的旅游发展互动起来,在实证中华文明演进历程、构建中国文化基因体系中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擦亮叫响“中华文明探源地”文化名片,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高家堡镇是一片历史孕育的神奇沃土,也是一座人文厚重的文旅名镇。近年来,该镇抢抓全市文化旅游提速升级的重大机遇,持续深化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实施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修缮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耕地治理、水利灌溉等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扎实推进“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和“百企兴百村”行动,开启工哺农、村企共赢新模式,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该镇荣获榆林市“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荣誉称号。

  “下一步,高家堡镇将继续把生态遗址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以及民生改善贯穿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合理保护、传承和利用石峁、长城“双申遗”的文化优势,围绕创建5A级景区,以‘全球视野、中国高度、历史情怀、时代眼光’的定位将高家堡打造为‘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交流高地、中华文明探源区域展示窗口、长城文化公园先行示范样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实践典范’”。高家堡镇党委副书记解利利表示。

  (通讯员:马瑞 温子瑞 宋沛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