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财经人物

林毅夫:中国粮食安全有隐忧

2008-04-09 11:13:00    作者:鄢闻余 李萍萍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世界粮食计划署4月22日发表声明说,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沉默的海啸”,使全球一亿多人深陷贫困之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正面临着成立45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在这场挑战中,中国的粮食市场会不会受到波及?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是否存在隐患?

    记者:“曾局长,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国家的粮食库存的情况?”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粮食库存是一个动态的数量,每年随着收购和销售的展开在变化,库存消费比国际公认的是百份之十七到十八,实际上我们现在国家的库存远远高过这个库存数,这几年供求,从粮食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库存连续几年因为大丰收,所以到年末库存是相对稳定的,从国有粮食的销售量,现在今年不算收购的话,这些粮食,也可以销售一年多。”

    记者:“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的粮库库存有假,您怎么看待这个声音的?听了这种消息之后,您是否还是对粮食安全充满自信?”

    曾丽瑛:“我对中国能够做到粮食安全还是很自信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这么几年的抽查的办法,包括我们现在当前掌握的情况,库存帐实是相符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粮食库存还是真实可靠的,大家应该能放心。”

    记者:“人均的耕地面积在减少,那么耕地对于粮食安全来说,应该是一个隐患,那么对于这种隐患的担忧,您怎么来看待?”

    曾丽瑛:“耕地是在减少,但是从党和国家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18亿这个耕地的红线是不能破(越过)的,这一条确实我们保证我们的产量,粮食安全的一个最根本的保证。”

    记者:“这个十八亿亩的红线耕地,对于我们的十三亿人口的口粮来说意味着什么?”

    曾丽瑛:“18亿亩耕地,至少就是说我们肯定能够保证粮食产量在一万亿斤以上,从我们现在消费水平,我们每年大体上也是一万亿的消费,就是说保证这18亿亩的耕地,它所生产出来的产量,才能够让我们供求基本平衡。”

    曾局长说,中国目前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远高出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并预计,2008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总产量可能保持在一万亿斤左右,其中小麦更有望连续五年增产,在曾丽瑛看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毋庸置疑,而林毅夫教授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记者:“在目前看来,全球出现了粮食问题,并没有太多地太明显地影响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林毅夫:“对。”

    记者:“在未来五年之内,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是有保证的?”

    林毅夫:“对,我想长期还是会有保证的,因为从来就不会放弃对粮食的重视。”

    记者:“中国的粮食是不是就意味这可以高枕无忧?”

    林毅夫:“当然不是高枕无忧,所以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利的措施,对粮食的生产不重视,对耕地不保护,觉得如果这些情况蔓延下去,当然就会对某些地区的粮食的供给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全国,到时说,各个地方出现粮食问题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一些地级保护主义,粮食调动或者出售到缺粮省的话,那可能会造成缺粮省的恐慌,其实这次国际上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那么粮食的主要生产国,为了稳定国内的粮食的价格,那就限制粮食出口,这样就更造成缺粮国的对粮食的短缺,那么造成它更紧张的情况。”

    记者:“如果我们不能高枕无忧的话,那么哪些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考虑?”

    林毅夫:“我想一方面我们可以同样地会继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会继续支持对这个农业科技的这种投资的支持,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同时对保护工地的政策会继续,锁住18亿亩的红线,同时也会增加对农民的这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各种生产的补贴,当然,要增加中国粮食的生产,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那么粮食价格适度地上调也是必要的。”

    记者:“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省份,很多农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依然不是很高。”

    林毅夫:“必须有适当的粮食价格上涨,他才会有种粮的积极性,相对来讲,他种粮的效益还是比较低的,各个地方还是应该加强对农业的投入的支持,很重要的就是对城市,以及甚至包括农村里面,这种缺粮的农民,或是城市里面低收入的人群,应该给一定的生活上的帮助,包括补贴,包括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的这种标准等等。”

    记者:“这可能比提高粮价来得更现实一些?”

    林毅夫:“应该允许粮价适度上涨,同时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要双管齐下。”

    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种粮收入,消除粮食安全隐患?

    林毅夫教授刚才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今年,中央政府在预算中安排了5625亿元的支农投入,近期又追加了252.5亿元,并且还两次调高小麦以及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同时还临时存储进口小麦和临时储备玉米、豆油。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维持粮价稳定,国家花了不少钱,但毕竟农业生产用的柴油、化肥,都在涨价,农民种粮承受的成本压力在不断加大。怎么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的收入,消除粮食安全隐患呢?再来听听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的看法。

    记者:“今年大家对粮价的问题都非常关心,因为包括农资的价格,化肥各方面的价格在上涨,粮价也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您觉得粮价什么时候会见底,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水平?”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供求肯定是基本平衡,今年供求基本平衡,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还是供大于求,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它粮价是很难涨得很高的,如果说出现了粮价涨得很高的话,国家也一样是有能力来采取措施来平抑的,那么,就是我们有足够的库存,你国家可以抛售储备粮,可以使价格保持在基本的稳定,不大涨也不大落,这个可以做到的。”

    记者:“粮食价格不会暴涨?”

    曾丽瑛:“对,因为供求是基本平稳的,又有充足的库存,所以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让市场粮价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不让它大涨,也不让它大跌,我觉得我们是能做得到的。”

    记者:“您看中国的老百姓对粮食的价格存在一定担忧,您在这上面有什么话要告诉他们?”

    曾丽瑛:“老百姓看到物价的飞涨,所以对中国粮价很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今年的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再加上库存充裕,我们今年的粮价应该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国家也有能力保证市场供应,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我对此,我们很有信心,应该说,也请大家放心。”

    半小时观察:扶农支农,才是平抑粮价的好办法

    粮价上涨正在慢慢演变为一个粮食安全问题,不但对于世界粮食计划署和粮食进口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更让我们忧心的现实是:由于种子、化肥和农药价格的上涨,农民们种田的积极性正在消退,土地撂荒现象愈演愈烈。对于稳定粮食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坏的坏消息。

    尽管面对着巨大压力,但是我们的粮食部门给出的承诺却可以使我们粮价稳定充满信心。由于今年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国家又有足够的库存,所以即使粮价继续上涨,也很难涨得离谱儿。

    但是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解决好粮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就像我们最近在节目中一直说的那样,一方面要提高对农民种田的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如果这几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那么我们所一直忧心的粮价问题或许就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了。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