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北海经开区着力构建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化工作机制

2024-03-20 11:08:11来源:作者:

  北海未来在产业,产业未来在人才。近年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聚焦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四篇文章,不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为推进“六宜”现代化新北海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政府牵线,架起人才企业连心桥

  按照“1+11969”工作思路,围绕高端铝、绿色化工、经略海洋、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文旅及创意设计四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产业人才联盟,紧盯产业发展所需、所盼、所急,链接企业和高校院所110余家,吸引集聚研发人员370余名,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技术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强劲的内生动力。

  滨州裕能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N-甲基吡咯烷酮生产商,也是山东省电子化学品链主企业。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上海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行业知名院所、行业知名专家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关系。2018年,通过区委组织部牵线搭桥,公司全职引进北京化工大学宋彦磊博士,主持实施工业化装置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立起有行业领先符合国际标准的N6、N4、N3、N2等4个级别的电子洁净实验室,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超净高纯微电子溶剂工程滨州市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资格认定,并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我是通过参加2018年滨州市‘博士故乡行’活动与北海结缘,感受到了北海创业者的激情和坚韧,后来有幸加入其中,和裕能电子一起成长。我觉得自己这两年能在专业领域有所研究突破,离不开北海各类政策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支持。”裕能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宋彦磊表示。

  立足优势,扩大人才培育蓄水池

  当前,北海不断以平台链强化产业链和人才链,围绕海逸交通赤泥综合利用、滨华新材料C3C4综合利用、裕能湿电子化学品、汇泰集团对虾分子育种等一大批重量级、高技术性、高附加值的企业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协作,搭建人才招引培育平台;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成立校企合作研发中心,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设立实践基地,与滨州学院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2016年,我从外地怀揣着一个博士学位证书和一张专利证书来到北海,从一个几十平方米的住房里开始了赤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后来,在政府全流程‘帮办代办’、全周期‘政策直达’和各类补助资金支持下,经过两年多无数次实验测试,我们相继在技术和设备研发制作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逐步扫清了产业化道路上的障碍,我个人也在北海组织部的努力推荐下,先后申报获得了‘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等称号,也正是有了各种人才称号的加持,为我之后的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之而来一系列具有行业前沿的成果不断落地。现在,我们企业占地70余亩、投资近1亿元的厂区拔地而起,国内先进的微生物培育驯化中试线也在建设中。”山东海逸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钰有感而发。

  全面服务,涵养近悦远来好生态

  引才是基础,留才是关键。今年以来,北海经济开发区继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引育、创业、居住、教育、医疗、家属安置等一条龙服务。实施人才公寓“扩容”工程,设立人才公寓区级专项预算资金,通过盘活国有存量住房、改造市场房源等方式,打造26栋1500套人才公寓。发挥“渔樵茶事”人才会客厅作用,累计举办“才聚北海、共话未来”人才活动20余场,营造北海爱才、惜才、成才的浓厚氛围,擦亮“全心、全面、全过程”人才服务金字招牌。

  “2020年7月,我通过‘硕博优选计划’来到北海,怀揣创新创业梦想,在招商安商快节奏的工作中不断成长,能力和素质提升很快;同时,我也是北海人才政策红利的受益者,市区两级每月补助7500元,提高了生活水平。最让我动心的是,我的爱人在区委组织部的协调下,按照人才家属安置的政策,到区直部门工作,并享受聘任制待遇,也为我们安排了一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硕博优选人才张某某动情地说。

  平台赋能,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加强人才平台建设,是推动引才聚才的关键举措。北海经济开发区把建强人才平台作为重要抓手,推动打造人才高地,实现人才集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创业平台,做优研发平台,做强高端平台,打造北海科技孵化器园区,集成1.8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12万平方米标准化车间,高标准打造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对企业注册、生活配套、项目联审、水电气开户、公寓申请、户籍等实行“一窗受理”,为各类人才提供集办公、科研、会议、招工、餐饮、休闲、法律服务等一整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服务。

  为解决本土优质苗种匮乏问题,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并投入使用,成立由5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通南美白对虾新品种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摆脱了对国外种源的依赖。同时,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建立育种联盟,在联盟内实行一体化智慧管理模式,构建起“企业牵头+N个科研院所+若干龙头企业+散户推广”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推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攻关,完成从育种、扩繁、养殖等整个养殖产业链的构建,为我国对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王浩 逯同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