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知道,微信抢红包、扫二维码、丢弃实名制票据、社交平台上“晒”护照……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可能引发银行账户、密码被盗,造成金额不小的经济损失吗?
为抢红包丢了银行卡内3000元
在虹口区一座高档写字楼上班的周小姐是个“微信抢红包达人”,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抢到更多的微信红包,周小姐特意在网上搜索了一款“免费版”的抢红包软件,并按照安装指示,打开网址链接按照信息要求填写安装。但周小姐未曾想到,在安装软件后的仅10分钟,她的手机上就收到一条银行内转出3000余元的短信通知。
周小姐快速回想,其实是在安装软件时,在绑定银行卡的环节上泄露了自己的卡号、密码等信息,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
其实,在身边有不少诸如周小姐一样的“不点红包会死星人”。有人一看到红包或者相关链接,就会下意识地点击一下。殊不知,很多“红包链接”的背后都存在陷阱。业内人士称,例如一些高额红包,或者是“点击链接可以拿到红包”的口令,这些都有可能是钓鱼网站,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钓鱼网站”盗取手机号、微信账号、银行卡号,甚至是趁机植入木马病毒,从而转走钱款或是话费。
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也在近日提醒称,如果消费者在领取红包需要填写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这种“红包”十有八九都是骗局。此外,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拆开的红包一定不是真红包。一旦银行卡遭遇盗刷,市民要尽快解除手机绑定,同时及时变更密码等相关信息,如果已中木马病毒的手机,则要迅速做刷机处理等。
丢票据、“晒”护照也会泄露隐私
除了微信抢红包外,平时在地铁站台、商场百货、十字路口也经常会遇见扫二维码送礼品的营销活动。业内人士提醒称,市民切莫因贪图小礼品去扫这些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贸然输入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这些二维码很可能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
此外,还有不少市民有随意丢弃纸质票据的习惯,其中就包括不少实名制票据。“这也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业内人士表示,例如采用实名制的火车票,虽然票据上已隐去了11至14位数字,但火车票旁的二维码仍隐藏着购买者的个人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捡到,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利益损失。
还有一些人,喜欢在社交平台上“晒”机票、“晒”护照,这也会给个人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个人信息流失的可能。上海银行同业公会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把信息泄露当成一件无所谓的事,应当重视起来,以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