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6 08:58:00 作者:周琦 来源:江南时报
每逢佳节,长辈们面对孩子总会更“大方”一些,少不了买些好吃好玩的,此外还会给些零花钱。记者发现,今年国庆、中秋双节,不少中小学生的口袋就被零花钱塞得满满的。同时,由于父母对孩子教育观念的逐渐开放,中小学生对零花钱使用的自主权越来越大,消费也越来越大方。南京中小学生是怎样花费零花钱的呢?“双节”刚过,记者走访了本市部分社区了解情况。
中学生:想买的东西太多,不知怎样抉择
刚升入本市某初中的小刚今年中秋节的“收成”挺不错的。“爸妈的朋友、亲戚们给的零花钱七七八八加起来大概有1000元吧”,小刚告诉记者,对这笔可观的“收入”如何使用,却有点犯愁。他想给自己买一个MP3,给妈妈买一件羊毛衫,给同学买生日礼物,还想买点书……钱是有限的,想买的东西太多。经过一番艰难抉择后,小刚决定先用这笔钱买MP3和生日礼物 。“虽然父母平时每个月给我100元零花钱,但钱总是用的很快,跟同学出去吃几顿饭就没了。”小刚告诉记者,“我也是个‘月光族’,想买价格高一点的东西只有等过节的时候,手里的资金宽裕了才能买,可还是总觉得钱不够用。”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随着家庭物质生活逐步改善,中小学生群体的消费开始出现“大手大脚”、“攀比成风”的误区。“孩子们对品牌认得比我们大人还清楚,运动衣必须买‘三叶草’的,鞋子不是‘耐克’的不穿,吃喝统统向广告看齐,”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有什么办法呢,每家都只有这么一个独苗。”不少家长往往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
家长:利用零花钱树立孩子理财观
“今年我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中秋节礼物,跟同学一起出去旅游,花的都是自己理财‘赚’到的钱哦”,在鼓楼区某社区一位吴先生家里,今年高一的吴同学自豪地说,“我把零花钱、压岁钱放在银行,还开了一个理财户头,现在已经存到五位数啦。”
任职本市一家金融机构的“海归”吴先生告诉记者,他非常注重给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把每个月的零花钱一次性全给孩子,如何花可以由他自己决定,但决定前需要跟爸爸妈妈讨论,”吴先生介绍说,“这样会使他们对理性花钱有初步概念。当孩子有了一定积蓄后,还可以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
吴先生建议,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参加家庭财务会议,让孩子了解“家情”,共同参与家庭经济决策,甚至让孩子充当1、2个月的“家庭财政部长”;让孩子懂得柴米油盐之贵,知道生活的艰辛,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品性。
专家:孩子理财,家长应予指导和帮助
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同,不少家庭也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但有家长表示,虽然理财图书看了不少,但具体操作时却常常“走样”。时间一长,孩子、家长的热情都没了。
对此,专家表示,孩子学习如何理财应该有渐进的过程,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小学生不具备自己独立用钱的能力,建议家长可以以孩子的名义把钱存入银行,购买保险或其他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积累财富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引导孩子用这些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帮助身边生活有困难的人、拿出一些钱捐给希望工程等,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
初、高中生大多有自己独立理财的愿望,家长可以将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打理,孩子掌握“主权”,家长要充当“参谋”的角色,监督孩子合理使用。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建立消费小账本,养成对收入、开支的记账习惯,月底父母对账本做检查分析,并和孩子讨论每月应该花多少钱。有结余是自己的,有超支父母不能填补。此外,家长还可以适当地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添置学习用品、购买课外读物,或者跟孩子商量用压岁钱等零用钱交学费、书费等。 周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