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大话理财

要先保障再投资

2010-04-06 11:35:00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家庭形成期,一般情况下家庭资产还不够多,未来预期的开支比较多,风险比较大,如生育子女、再教育以及变换工作等带来的风险。当家理财,当然要有财可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就是收入,收入多少决定了家庭的理财力度,可以将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消费,三分之一用于储蓄,三分之一用于投资。

  在家庭形成期,一般情况下家庭资产还不够多,未来预期的开支比较多,风险比较大,如生育子女、再教育以及变换工作等带来的风险。因此,合理安排支出是家庭理财最重要的内容,此时的投资要服从于家庭开支的需求。

  相对而言,以“知本”作为经济支撑的形成期家庭,大多赚钱能力较强,消费能力和意愿也较强,且孩子尚未出生,父母又正值壮年,在经济上没有什么压力。因此,一般而言,形成期家庭在理财策略上,应在安排好即期消费和基本避险的前提下,将更多的私人资本进行风险投资,以追求私人资本效益最大化,实现增值。

  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储蓄、基金、股票、债券、外币、房地产等。假如家庭的固定支出金额占收入的比例较高,则家庭投资策略应倾向保守,如选择储蓄等保守方式,尤其需考虑投资工具的变现性。如果家庭中有固定收入的人口占家庭总人口数的比例较高,表示该家庭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可以考虑较为进取性的投资策略。反之,则该家庭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较低,应评估生活风险忍受度,确保做好家庭的防护措施。

  进行家庭理财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如何将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实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职业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小夫妻能够用于理财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家庭理财的信息来源是否充分,由此也就决定了对于理财方式的取舍。

  如果小夫妻的职业导致他们经常奔波来往于各地,显然选择投资股市是不恰当的,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天天关注股市的动态。对于从事高风险性职业的家庭成员而言,将其收入的一部分购买保险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此,所从事的职业决定了家庭的投资组合。

  当家理财,当然要有财可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就是收入,收入多少决定了家庭的理财力度,可以将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消费,三分之一用于储蓄,三分之一用于投资。对于大多数刚成家的年轻人来说,只有合理安排支出,才能用剩余的资金投资理财,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

  首先,应该建立家庭账本

  对于记账,很多人都觉得麻烦,难以坚持。其实建立家庭账本不仅有利于弄清楚资金的去向和消费结构,更可以提醒自己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还能作为树立长远理财目标的一个依据。

  现代家庭除了一些日用的账单需要支付,还有信用卡、房贷、股票和理财产品等,显然,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不能适应,所以要利用一些新型的理财记账工具,让家庭的账目变得清晰,而且省时、省力。

  对于家庭日常开销,水、电、煤、电话等日常支付可以直接绑定在银行卡上,然后利用该银行的网上银行,就可以直接看到家庭日常开销的支付情况,有些银行比如工行的网上银行还提供账单下载,可以一目了然看到付费的专项支出情况。

  对于家庭资金流动,建立账户号管理和夫妻双方的关联账户很实用,目前有些银行已经开通这类服务,此外,现在网上关于家庭记账的网站有很多,可以选择和试用。

  另外,集中凭证单据也可以成为记账的辅助工作,如购物时索取发票,保存好银行扣缴单据、捐款、借贷收据、刷卡签单及存、取款单据等,都有利于生活和消费井井有条。

  其次,要先保障再投资

  新成立了家庭,就要以整个家庭为单位制定理财规划,并留下足够的流动资金防范意外的发生,做到先有保障,再进行投资。怎么做到保障完善呢?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和储蓄计划。确定1年的收入多少用于当前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对全年消费和储蓄做出预算表。

  保险计划。为了应付疾病和其他意外伤害,保险既是一种保障又是一种投资。

  投资计划。当有剩余资金时,需要寻找一种投资组合,能够使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兼得。投资工具种类繁多,从最简单的银行储蓄到风险性最强的期货,要根据自身特点妥善加以选择。

  房产计划。买房是人生理财目标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大事。对于还没买房的新婚夫妇来说,要设定目标并计算所需资金。

  教育金计划。已打算生育宝宝的小夫妻,应提早开始储备资金。除了定期存款、教育保险等风险较低相应收益也较小的投资工具外,有能力承受一定风险的家庭也可以考虑基金等投资工具。

  理财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贵在坚持。时间跨度可以延伸到人的一生。在人的一生里,不同时期理财的需求不一样,因此,要保持快乐的心情享受理财,快乐理财,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金融工具的更新,不断增强理财管理能力、资金运筹能力和风险投资意识。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