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大话理财

大蒜经纪人帮炒家年赚3600万

2010-04-20 10:23:00    作者:观察   来源:北京晨报  

有经纪人估计,今年大蒜入库的价格将达3元到3.2元,比去年翻番,“到明年出库估计要到7至8元。在大蒜之乡——山东金乡今年的大蒜储藏冷库由去年的1000座激增到1400座,这才是大蒜炒家最终获得利润的根本。

  有经纪人估计,今年大蒜入库的价格将达3元到3.2元,比去年翻番,“到明年出库估计要到7至8元。”

  自去年开始疯狂的大蒜价格丝毫没有下跌的趋势,进入今年四月份,甚至出现了新一轮涨幅,是抢在5月新蒜上市之前最后的疯狂,还是大蒜市场的资本运作环节中一些人另有图谋?

  在大蒜之乡——山东金乡今年的大蒜储藏冷库由去年的1000座激增到1400座,这才是大蒜炒家最终获得利润的根本。“炒的不是大蒜,是冷库的技术和设备。”一位大蒜经纪人对北京晨报记者说。

  “大蒜经纪人”大量涌现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期,无论是国内各大蒜论坛上,还是金乡本地,都涌现出众多冷库招租广告,上面写着:“诚信合作代收代存代销大蒜蒜苔圆葱,免吃住免费使用场地免税收”。落款为“金乡大蒜经纪人”。

  据大蒜经纪人老刘介绍,2009年,他最大的客户是临沂某企业老总,囤了5库老蒜、5库新蒜,赚了3600万元,而很多外地客户,赚几十万元的多不胜数,“江浙的比较多,很多人后悔去年做少了。”

  “您要有兴趣,过来当面谈,今年赚钱的概率超过99%。”老刘表示,去年开始的大蒜行情吸引了众多企业老板考察,北京、山西、江苏、浙江都有,今年的局面更加疯狂。

  据介绍,目前仅金乡的“大蒜经纪人”已超过数百名,他们主要投资建设“恒温(博客)库(一般称‘冷库’)”租给外来的“炒商”,同时替他们从农户手中收购,并找准时机对外销售,完全是一条龙服务,经纪人收取中间利润,包括冷库使用费和服务费。

  “储存时间是每年7月20日到次年3月31日,去年的储存价格大概是每吨200元到220元,今年每吨220元到260元。”经纪人老崔透露,给经纪人的手续费友情价是每斤一分五厘钱,“也有收一分的,但你要找好的经纪人,因为好经纪人可以准确预测趋势,保证收进的价格和卖出的价格都合理,让你赚到最大化利润。”

  “炒蒜”变成了“炒股”

  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传言的山西煤老板、温州老板甚至不少企业老总抽调企业资金过来炒蒜的情况完全属实,只是他们都是借“大蒜经纪人”的渠道进入,就像炒股一样,外界根本无法弄清楚真实的资金走向,这才导致传言始终无从证实。

  目前,在这些经纪人的推动下,各路资金正以更加疯狂的姿态进入。从5月份开始,新蒜就会陆续上市,为了提前布局货源,不少人已开始抢购,“包蒜头”和“包地块”的方式都已经出现。

  “‘包蒜头’就是将农民收下来的新蒜直接拉走,这种蒜一般一斤会缩水三两左右,收购价格在1.7元到2元;‘包地块’就是按亩包下来,价格在每亩2500元到3500元。”经纪人老李估计,今年大蒜入库的价格将达3元到3.2元,比去年翻番,“到明年出库估计要到7至8元。”

  如果这一趋势成行,2011年大蒜的市场售价突破每斤10元将没有悬念。

  未来蒜价更疯狂?

  4月18日,金乡大蒜出库价格平均已涨到每斤4.6元到5.5元。去年以来的疯狂涨势,除了在今年3月上旬微跌外,一直在继续,仅4月份的上涨幅度就超过了20%,而这还是在市场对5月将有新蒜上市的预期背景下发生的。

  “很多人觉得这个价格该到头了,但肯定还得涨,今明两年的大蒜会更疯狂。”老刘表示,二、三月份出现的价格混乱局面,主要是应急抛货的多,因为冷库储存大蒜合同一般是3月31日到期,很多人都必须卖货,这“导致大蒜掉价”。

  “2006年到2008年,存蒜的基本都赔惨了,很多人将大蒜扔在冷库不要了,但是,2009年却没有一个赔钱的。”老刘介绍,2009年囤货的每吨毛利基本能超过7000元,大囤货商的利润可想而知。

  “现在做还来得及,因为肯定能收到蒜。”老刘表示,对于前来考察的老板,他们免费供应吃住,而且有固定的农户,保证肯定以合理的价格收到蒜。

  ■记者观察

  钱到底被谁赚去了?

  从去年开始,蒜价翻了几十倍,“炒蒜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传出,可不管大家怎么调查,始终找不到暴利到底归了谁:农民没赚到钱,中间商称自己高投入、高风险、赚取额定利润是应该的,那么巨额的利润到底流到哪儿去了呢?

  实际上,不少行业人士坚信,大蒜的这轮飙升与2004年到2006年的上涨一样,是“外资设局、游资推动、老百姓买单”的循环模式,而近些年来,类似的操作在国内其他商品市场都有表现,主要反映在硫磺、钾肥、铁矿石等与进出口有关的产品上,当然,国家没有储备、宏观调控无法干预到的农产品也在其中。

  “从传言到泡沫破灭,你只要摸透了这个规律,你也能发大财。”一位屡试不爽的人笑言。不过就算是他,也对最终由老百姓买单深有感触:仅金乡4亿元的冷库资金,国内老百姓要消化几年?囤货已远超需求,一旦类似2006年那样泡沫破灭,蒜价跌回几分钱/斤,甚至干脆就在田间地头没人要,蒜农又要花多久去消化?

  显然,外资、游资谁都不会来管。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胀预期的推动下,近期杂粮整体价格飙升,绿豆首当其冲地比去年翻了好几倍,其中是否也存在设局与炒作?还有其他种种。或许,这才是大家该注意的。

  周治宏

  ■炒蒜局中局

  外资设套→游资推动→百姓买单

  在大蒜本身的疯狂之外,潜藏着更深层次的猫腻。

  目前市场上“炒蒜一夜暴富”的说法愈演愈烈,不断有数据称:今年大蒜虽然种植面积扩大了15%至20%,但由于遭遇长时间的“倒春寒”,预计产量将比2009年少。

  这个观点不仅吸引了各路游资涌入,还吸引了众多持有几十万元的小炒家前来“圆梦”。疯狂的局面不得不让人回想起2004年到2006年大蒜价格飙涨最终崩盘的局面,而当时金乡的冷库一年增加了几十万座。

  “金乡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大蒜年均产量70余万吨。”在金乡政府网站的介绍中如此表示,该介绍还写道:“目前全县恒温库已发展到1200余座,冷贮能力达120万吨。”

  这组数字意味着,恒温库的贮存能力已超出年均产量近一倍。一位行业人士介绍,上述数据是2009年上半年的数字,而在2009年初,这一数字为1000余座,目前则已超过1400余座。短短一年间,冷库数量增加了400余座。

  “金乡1200座冷库储存能力是120万吨,平均每座1000吨,按投建一座冷库100万元计算,新增400座就需要4亿元,而整体造价中最贵的就是恒温技术和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谁在卖?是外商。”上述人士坚信,这是外资布下的局。

  该人士介绍,在目前市场上存留的大蒜中,2008年的有约50万吨,2009年的80万吨,加上预计今年新上市的大蒜100万吨,市场供应显然充足。唯一的上涨理由是出口价格和出口量,而这和国外资本密切挂钩。

  “支撑价格上涨的唯一理由是,储存资本及消耗的电费。”一位行业人士强调,大蒜的产量比粮食高,用的比粮食少,就算不用冷库保存,一年当中也就不到两个月没有优质大蒜,“显然,目前的炒作和大蒜没有任何关系,虽然最终是反映在大蒜价格上,并由老百姓买了单。”

  而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还表示,国内大蒜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70%,出口量极大,因此“话语权”是很关键的,如果国内形成统一的高定价,外商自然吃不消,而每隔几年来一轮哄抬、泡沫、再破灭的过程,显然对他们是有利的,“毕竟类似2006年那种大蒜价格破灭后,长达数年大蒜价格都在几分钱、几毛钱。”(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周治宏)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