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大话理财

期货理财还有多远?

2010-07-12 08:5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经济导报  

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按双边计算,上半年,全国四大商品和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完成交易量13.68亿手,成交金额11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3%和139%。众多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股指期货的逐渐成熟,对冲基金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快速发展。

  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按双边计算,上半年,全国四大商品和金融期货交易所累计完成交易量13.68亿手,成交金额11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3%和139%。在经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成倍增长,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市场之一,尤其是在今年股市大幅下挫并持续低位震荡盘整后,期货市场“双向交易、交易活跃、风险管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专业投资人的青睐。作为在国际上较为重要的另类投资领域之一,国内期货市场的投资前景如何?期货理财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专家”尚不能理财

  期货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给众多的投资人带来了机会,不过在现阶段,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作为对风险控制要求较高的专家理财市场,国内市场的“专家”尚不能理财。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表示,虽然市场的需求较大,但由于政策方面的因素,期货公司仍不能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经纪业务,目前利用期货市场理财的投资者主要还是以有较多富余资金的投资者为主,这些投资者一方面较为分散,一方面参与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市场的涨跌来获利,交易一般为短线。

  在国外,由于期货市场的专业性和小众性,期货理财主要是通过基金的形式进行,基金为投资者提供3种不同的方式:一是设立共同账户,采用自然人账户进行小范围合伙的形式,把账户委托给管理者交易;二是设立专门的商品投资基金,立足基金实际投资能力及战略投资需求进行投资获取收益;三是期货对冲基金,既有专门投资于商品期货或者金融期货的基金,也有不限投资领域的期货对冲基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也迫切需要发展类似的机构投资者。“虽然目前期货市场发展较快,但投资者结构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如果要促进投资者结构转变,首先就要转变以散户为主的状况。”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投资者结构一方面是自然人的散户客户,一方面是套期保值的法人客户,理想的结构应该是包括法人、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3个层面。

  朱斌说,目前期货公司发展也面临瓶颈。“一方面,期货公司培养了人才,但是期货公司却无法留住人才。”朱斌表示,随着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优秀的人才离开经纪公司,以个人或公司的名义吸纳资金,作为期货私募基金的形式客观存在。对此,专家建议,当前应参考证券市场,开放合法的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一方面将期货私募基金纳入监管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期货市场的中长期投资者,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理财产品。

  对冲基金将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上市,一些证券市场的私募基金已经开始逐渐转向对冲基金。业内人士预计,市场环境的逐渐成熟以及投资者追求绝对收益的天性,可能会使得对冲基金在未来获得快速的发展,而这对于投资者而言,对冲策略的多样化则让投资者有更加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股指期货上市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带动金融理财市场的变革。”业内人士指出,以对冲基金来说,股指期货为真正的对冲基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做空机制和杠杆机制,利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来构建投资组合,对冲基金可以实现收益不变,但市场风险大大降低的目标,从而追求与市场涨跌无关的收益。

  “从实践上看,尽管对冲基金往往在大涨的年份跑不赢市场,但下跌时却表现出较好的业绩,整体上仍显示出较好的收益。”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其追求绝对收益的特点,股指期货上市后,业内预计将会有大量的理财产品采用对冲基金的模式来开展业务,从而改变目前众多理财产品“尽管低风险但也低收益”的现状。

  众多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股指期货的逐渐成熟,对冲基金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快速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未来越来越多基础性简单衍生品的陆续上市创造的条件,另一方面也符合投资者追求绝对收益的本性。

  (据新华社)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