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公司

QFII投资中国心怀鬼胎欲控市场 盲目唱多不可取

2006-03-07 08:44:21    作者:   来源:SRC-141  

  国家外管局日前发布公告称,已批准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增加QFII投资额度1.25亿美元、批准日本第一生命保险相互会社QFII投资额度1亿美元。至此,外管局累计批准的QFII投资额度已经达到58.7亿美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34家海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其中32家机构已经获得投资额度,目前尚未获得投资额度的QFII只有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和JF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外管局在2002年推出QFII试点时,宣布累计投资额度上限为40亿美元,在批出额度达到该额度上限之后;又于2005年7月11日宣布将QFII总额度增加6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目前新增的60亿美元额度中已经使用了18.7亿美元。随着投资额度的不断扩大,QFII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力促股改QFII获得信任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孙鹏表示,当股权分置改革刚刚推出的时候,券商与基金的抱怨声让监管者感到非常失望。于是,中国证监会召集QFII们及其代理券商开会,希望QFII能参加到股权分置改革中来。随着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等上市公司开始股改,QFII不仅进驻这些试点公司,而且还投资一些因股权分置改革而被市场抛售的大盘蓝筹股。单从这点上看,QFII无疑在管理层那里赢得高度信任。

  从管理层的意图来看,很显然是希望QFII能助力股权分置改革,然而对于QFII来说,这仍是一场需要看到输赢的游戏。

  上投摩根富林明的研究报告《QFII亚洲启示录》在总结了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QFII制度后,认为目前中国股市与当年QFII抄底台湾、韩国、印度时有非常相似的特征。报告得出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是:国际资本在实现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客观上对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深层次改革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参与将改变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影响证券市场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

  很显然,QFII是在经过仔细慎重的研究后,认为参与股改能够为其带来经济和市场地位的双重利润。

  心怀鬼胎欲主导市场

  稍有些证券常识的投资者就会明白,如果一种理念能够成为市场中的主导力量,那么第一个倡导此理念的人必然会成为市场中“教父”级人物。当其投资理念有大批资金追随,力量就会被放大。现在,QFII被允许增加到100亿美元,这个数字对于目前每天交易额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其力量不可小觑。随着QFII的不断扩容,未来很难判定其能产生多大力量。如果控制不住,后果难以估计。

  分析人士表示,从QFII的表现来看,他们不是单单为获得利润而来,而其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得到更大讲话权。其实,QFII看中的也许还有更宽广的平台。目前进入中国的QFII都是高盛、瑞银等业务全面、实力雄厚的国际大投行,QFII只是其业务的一面。

  如果QFII得到管理层信任,及时响应管理层的意图出手,应会得到更多。在过去几年,各大投行一直在以各种方式争取投行项目或者参股券商、基金公司。如果QFII的战略意图真能实现,那么这把双刃剑的锋芒就不知道要试向哪边了。

  市场微妙不宜盲目看多

  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两会,市场上也洋溢着喜庆的气息,人们对两会上可能出台的利好政策给予了充分的预期,大家普遍认为,两会上将有多项利好政策出台。

  既然有利好撑腰,市场上的做多热情也就空前高涨,大盘已经重新挑战1300点历史大关,市场人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活跃,相关行业都感到,谷底已经过去,阳光开始灿烂。

  在市场各个投资主体中,最坚定唱多的要属QFII了,他们以价值投资为中心,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和人民币升值为护法,认为A股的牛市已经来临。在国外投资者的盈利示范效应下,QFII的各种投资报告成为了国内投资者的瑰宝。

  牛市坎坷果真一马平川?

  2005年2月2日到3月9日的一波两会反弹过后,市场再次下跌,并跌破了反弹的起点,甚至创出了998点的新低。中信建投的证券分析师孙鹏表示,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都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充满反复与波折,在几乎90%的时间里,人们都看不清上涨到底是牛市还是反弹,也闹不明白下跌是熊市还是整理,真的当人们都认可了牛市还是熊市的时候,行情也就达到尾声了。

  孙鹏还表示,由于我国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机制决定了很少有人会坚定地看空,而执著的多头却屡见不鲜,孙鹏提醒投资者,QFII不是上帝,市场有自己的道理,盲目看多并不可取,市场风险不能忽视。
余梁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