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美最近的经济数据出台之后,市场各方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大幅增加。欧元区和德法意等国经济分别出现负增长,整个欧盟27国经济环比下降0.1%,而且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并没有在通胀上表现出来,欧元区通胀率仍处于4%左右的历史高位。尽管经过年初经济刺激法案的减税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由一季度的0.9%大幅提升至二季度的1.9%,但美国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是直到今年8月才修正出来,美国经济虽稍好一些,比起欧盟来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欧美典型的缩涨形态
2007年至今,伴随原油价格一路上涨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牛市,全球市场对欧美经济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滞胀上,但目前的情况则是,通胀继续上升或仍处于高位,而经济却分别出现收缩,这是典型的经济缩涨形态。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在全球被调查的190个国家中有50个国家通胀高于两位数,而经济增长收缩的状况则使各国不同情况而出现不同差异,总体上全球经济也比滞胀要差得多,基本上多数国家处于典型的缩涨状态。新兴国家中只有中国的情况独特一些,一方面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仍处于10%以上的高位,另一方面则是通胀大幅下滑,虽然7月中国PPI大幅上涨,其中油价、电价上调的因素居多,而且这也是能源资源价格政策调整的重要步骤。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油价和电价上调,中国CPI下降的幅度很可能更大,如此快速的价格上涨下跌对宏观经济显然是不利的,因而中国CPI与PPI背离的走势中有相当程度的政策调控成份,无论如何,中国经济与全球的形态相反,正在转向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历史黄金期。
全球缩涨前景难乐观
就全球经济缩涨来看,如果未来原油等能源价格进一步下落,由此推动经济收缩加剧,那么衰退的幅度就可能加大,尽管欧美都留有继续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的余地,但是欧美宏观经济向全面收缩这种趋势是十分清晰的,如果通胀伴随价格下落大幅走低,欧美经济有可能向全面通缩演变,这是当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的“痛苦十年”的历史教训。而欧美尚有能力挽回经济全面通缩,一方面是减税等经济刺激方案,另一方面近两年多的美元贬值为美国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而随欧元继续回落,和德国出口能力坚挺等这些因素,欧盟也可能在合理欧元水平上获得经济扭转的可能。但一些小国就没这么乐观了,无论是在经济刺激力度抑或对外出口等方面,全球经济下滑使这些国家蒙受大幅衰退的可能性很大,因而总体上看,欧美经济增长处于一个反复波动期,而很多国家则可能陷入困境。许多国家还面临货币贬值的困境,包括新兴国家,如果经济衰退与货币贬值同时出现,再加上出口放缓等局面,带来经济动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中国受益于政策连续性
中国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不排除会再现历史发展黄金期的情况,但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外贸出口等领域,国内投资经过连续宏观调控之后也有一个从冷却到恢复的过程,尤其是在全球价格下落的前景下,推动投资增长恢复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还是很多的,并且货币政策调节空间和财政政策调控空间都十分广阔,相比欧美降息或刺激经济余地要大得多,甚至在经济增长主要转向内需拉动为主这个长期战略方向上,中国的空间更具有优势,这是欧美无法相比的。尽管目前不利因素居多,但中国经济未来前景要乐观得多,一旦中国顺利地进入新的高增长低通胀周期,那么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就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欧美典型的缩涨形态
2007年至今,伴随原油价格一路上涨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牛市,全球市场对欧美经济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滞胀上,但目前的情况则是,通胀继续上升或仍处于高位,而经济却分别出现收缩,这是典型的经济缩涨形态。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在全球被调查的190个国家中有50个国家通胀高于两位数,而经济增长收缩的状况则使各国不同情况而出现不同差异,总体上全球经济也比滞胀要差得多,基本上多数国家处于典型的缩涨状态。新兴国家中只有中国的情况独特一些,一方面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仍处于10%以上的高位,另一方面则是通胀大幅下滑,虽然7月中国PPI大幅上涨,其中油价、电价上调的因素居多,而且这也是能源资源价格政策调整的重要步骤。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油价和电价上调,中国CPI下降的幅度很可能更大,如此快速的价格上涨下跌对宏观经济显然是不利的,因而中国CPI与PPI背离的走势中有相当程度的政策调控成份,无论如何,中国经济与全球的形态相反,正在转向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历史黄金期。
全球缩涨前景难乐观
就全球经济缩涨来看,如果未来原油等能源价格进一步下落,由此推动经济收缩加剧,那么衰退的幅度就可能加大,尽管欧美都留有继续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的余地,但是欧美宏观经济向全面收缩这种趋势是十分清晰的,如果通胀伴随价格下落大幅走低,欧美经济有可能向全面通缩演变,这是当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的“痛苦十年”的历史教训。而欧美尚有能力挽回经济全面通缩,一方面是减税等经济刺激方案,另一方面近两年多的美元贬值为美国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而随欧元继续回落,和德国出口能力坚挺等这些因素,欧盟也可能在合理欧元水平上获得经济扭转的可能。但一些小国就没这么乐观了,无论是在经济刺激力度抑或对外出口等方面,全球经济下滑使这些国家蒙受大幅衰退的可能性很大,因而总体上看,欧美经济增长处于一个反复波动期,而很多国家则可能陷入困境。许多国家还面临货币贬值的困境,包括新兴国家,如果经济衰退与货币贬值同时出现,再加上出口放缓等局面,带来经济动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中国受益于政策连续性
中国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不排除会再现历史发展黄金期的情况,但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外贸出口等领域,国内投资经过连续宏观调控之后也有一个从冷却到恢复的过程,尤其是在全球价格下落的前景下,推动投资增长恢复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还是很多的,并且货币政策调节空间和财政政策调控空间都十分广阔,相比欧美降息或刺激经济余地要大得多,甚至在经济增长主要转向内需拉动为主这个长期战略方向上,中国的空间更具有优势,这是欧美无法相比的。尽管目前不利因素居多,但中国经济未来前景要乐观得多,一旦中国顺利地进入新的高增长低通胀周期,那么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就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张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