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财>基金

银行试点资管产品 基金子公司业务或迎变局

2013年11月04日 10:03作者:来源:证券时报网

大资管时代迎来“大象”。银行获准试点债权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业务,对于依附于通道业务吃饭的资管机构而言,并不太妙。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1月04日讯 大资管时代迎来“大象”。银行获准试点债权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业务,对于依附于通道业务吃饭的资管机构而言,并不太妙。

  在基金子(财苑)公司成长起来这一年的时间里,与其规模爆发相伴相生的正是这类“技术含量极低”通道类业务,而主动资管类项目则并不是块好啃的骨头。

  通道之路渐窄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期,首批11家银行获准同时试点债权直接融资工具、银行资产管理计划两项试点工作,10月18日,开始试点发行资管产品,要求每个项目独立开户、独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这对于通道业务占了绝对比例的基金专户子公司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与信托、券商资管一样,基金专户子公司快速做大规模,就源自于这种“技术含量极低”的通道业务。银行为绕开监管限制,在自身拥有项目和资金的情况下,需要借助信托或证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等通道实现资金的投放,而提供通道的资管机构则从中收取低廉的过桥费。

  据了解,一个通道产品的过桥费收取0.1%~0.3%,如今甚至更低,论单个产品收取几万元的费用。同时,基金子公司审批报备流程迅捷,通常只需要2~3天时间。这也是为何,在子公司开闸一年的时间,基金非公募业务的规模增长了3000亿元,目前已突破万亿元大关。

  然而,银行如今有了真正的资管部门,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11家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均获准了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银行开展资产管理计划,可以直接投资于自身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也可投资于其他银行的债权直接融资工具,从而使其他金融机构的通道价值下降。”方正证券分析师石磊表示。

  在以后的运作中,债权融资工具相当于资产端的项目,资产管理计划相当于资金端的融资,从而有效实现了项目和资金的直接对接、资产端和资金端的一一匹配。银行通过债权融资工具和资产管理计划的直接对接,有效避免了资金和资产不匹配的问题,提高了透明度,并可以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因此以做通道作为基础业务的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都将难避免冲击。”业内人士表示。

  转换业务跑道难

  基金子公司大多对通道业务讳莫如深,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称,通道类业务绝非公司主要业务,然而开发自主管理的产品却并非易事。

  一些非银行系的小基金公司从一开始就不准备把通道业务纳入主流业务,一家成立3个月,规模已做到10亿元左右的某家基金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的通道性业务很少。”而上海某10亿元规模左右的基金公司子公司也如此表示。

  “我们股东在投资方面很有经验,我们也在跟着学习,总体而言市场不缺的是项目,但怎么包装、募资?这些并不容易。”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子公司在项目竞争中并不处于有利地位,而在发行市场更加坎坷。为了争抢业务,一些子公司什么都做,什么都敢接,为了能在自有项目中提升竞争力,不少子公司高价从信托挖人,“对挖过来的信托公司基层员工,开出了基金公司现在中层的薪酬水平。”

  而通道热,短时间内似乎并不会退却。与母公司不同,不少基金子公司对高管的激励非常灵活。一些公司设计了全员持股方案,子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均出资入股,以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除了部分有持股外,薪酬与创收直接挂钩,有公司管理层甚至没有底薪,而对利润则可以参与高比例分成。这也使得不少公司愿意做短平快、风险低的通道类业务。

  “我认为这是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你看信托业也是一样。”有基金子公司人士辩白,在行业发展初期,通道类业务不仅能迅速做大规模,也能获得可观的现金流。“跟公募不一样,子公司一开始就承担了创收的使命,现在市场竞争又如此激烈,首要是把脚跟站稳。”

  今年公募基金行业发行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些大基金公司动辄计划发行10~20只新基金,而十多家中小基金今年一只产品未发。其中一些公司明确表示,今年就是要将业务中心放在子公司身上。“我感觉大基金公司的发行节奏就是准备要将中小公司都挤出市场,如今发行这么激烈,一年如果没有上渠道,人家很快就忘记你了,以后也就不要谈了。”有深圳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做出不发行、少发行新产品的决策,对于有些公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股东对利润考核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新基金发行又完全不赚钱,甚至如今连规模也赚不了,“发一只亏几百万元。”

  子公司或面临政策收紧

  不过,未来基金子公司在政策口径上也面临着收紧。

  “最近确实听说在监管层面会有些动作。”有深证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证监会正在对子公司业务做相关调研。

  证监会此前已经明确,子公司的监管工作由基金监管部负责,不会另行成立部门监管。而对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的监管问题,将按照“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总体监管思路。

  基金子公司接手的诸多投融资项目,被认为是可能产生较大风险的一块。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信托公司为了做一些不符合风控标准的房地产信托产品,捷径是将其包装为基金特定资产项目来操作,一些基金公司为了争取项目,几乎来者不拒。

  此前一直为基金公司所诟病的“资金池”模式也被部分基金公司子公司采用,主要通过滚动发行产品,再进行期限错配等方式统一投资。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一旦流入“池子”的资金下降,或者投资风险暴露过大,产品很可能出现兑付危机。相比银行等大型机构,注册资本只有几千万元的基金子公司,在这种危机面前可能不堪一击。

  “监管很可能还是从源头上收起。”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这对子公司不见得是坏事,行业整体性规范有助于提升基金子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竞争的筹码。

  “目前监管层对资产证券化还是持鼓励态度的,我们现在主要的项目将集中在这个方面。”有基金公司对记者表示。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原标题:银行试点资管产品 基金子公司业务或迎变局

初审编辑:吴毅斐
责任编辑:郭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