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阵营 从“多空对决”走向观望
面对经济复苏动能再度减弱、通胀的“远虑”、地产调控以及流动性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市场陷入持续调整。国联安基金认为,从流动性来看,随着央行的正回购重启,美元的回流,预计资金泡沫或将逐渐破灭,市场流动性的拐点或将出现。
A股市场在急跌之后,基金阵营从“多空对决”走向观望。
面对经济复苏动能再度减弱、通胀的“远虑”、地产调控以及流动性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市场陷入持续调整。不过,从基金的操作来看,基金整体减仓已经暂告一段落,上周并未继续减仓杀跌。
对于后市投资而言,基金更加侧重在行业层面进行“对冲式”防御,而近期医药、TMT等板块逆市走强,亦反映了基金“抱团取暖”再起。
经济复苏动能走弱
经济复苏,无疑是此轮推动市场反弹的一大因素,但在部分基金投研人士看来,这一主要逻辑已经悄然生变。
“从今年1至2月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的经济弱复苏判断,同时也有违市场中局部的乐观预期。”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
在国联安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看来,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同比9.9%,增速明显放缓。1-2月发电增速仅为4%,佐证了经济增速的回落;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1.2%,主要源于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其中房地产增速为22.8%,大大高于去年15%的水平,而国五条的出台,可能影响房地产的后续投资增速。因此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新近发布的经济数据略微偏空,可能令对经济复苏期望甚重的投资者失望,并短期抑制A股的上行空间。”博时基金如此判断,是考虑到当前经济增长、通胀与货币三方面的制掣局面。目前经济仍是量缩价平的阶段,经济复苏的动能再次减弱。虽然地产投资撑起了投资增速,但随着房地产调控的细项政策出台,房地产投资已独木难支,而制造业投资又很少逆周期,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未来投资增速乃至经济增长的维持,仍需要靠基建投资接棒,即要看政府托底经济增长的决心与准备。
对于地产调控政策,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不管具体政策如何调整,“政府对房价上涨容忍度上升”的幻想已经破灭,金融股受制于地产调控靴子尚未完全落地,股价可能阶段性承压。
天治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寇文红认为,目前各省尚在观望之中,没有出台相关细则,也不确定未来是否会继续加码,政策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继续回避房地产产业链(主要是投资品、周期品),待政策明朗之后再做判断。
通胀无近忧有远虑
对于通胀数据而言,基金并不太担忧短期通胀上行的扰动,但更多的基金投研团队开始担忧下半年通胀的上行。
“2月份的CPI同比3.2%,虽然有春节的因素,但是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下半年通胀会起来的担忧。”国联安基金认为,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2月份的CPI同比3.2%,高于市场预期,超预期的部分来自非食品项。季调后,1,2月份的环比折年率都在4%左右,仍然低于去年12月份的5%。大成基金认为这个数据可能会对市场产生负面的影响,但继续维持上半年通胀在3%以下,下半年通胀快速上升,全年维持3.5%左右的判断不变。大成基金对于2月份的通胀数据给予略带负面的解读。
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则认为,2月CPI大幅反弹主要是春节因素,目前还没有必要对担忧通胀。上述基金经理认为,上半年通胀还不会起来,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此外,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高,而生猪价格也在走低。不过,对于下半年而言,他认为,通胀会因为货币超发、资源品价格改革以及劳动力工资上涨等因素上行。“一旦通胀起来,货币政策收紧,最悲观的预期就是会引发股债双杀。”
沪上一位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表示,如果下半年通胀控制在3.5%以内,则利好权益类投资,但一旦通胀超过这一数据,达到4%甚至5%,而经济增速又出现回落,则会出现“滞胀”而引发股债双杀。不过,在其看来,恶性通胀是小概率事件,因为目前已经出现了“收”货币的苗头。
流动性最宽松时点已过
从流动性来看,外资流入的边际速度已经放缓。而国内,央行仍主要通过正、逆回购交错实施这样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引导市场利率、调节流动性。货币宽松的边际高点已经过去,资金面上已难以支持逼空。
“通胀预期再起和房价高企将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诺安基金投研团队认为,流动性充裕的状况在3月后可能发生改变。
国联安基金认为,从流动性来看,随着央行的正回购重启,美元的回流,预计资金泡沫或将逐渐破灭,市场流动性的拐点或将出现。
此外,有业内人士担忧,最近一个月流入中国股市和债市的海外资金显著减少,人民币贬值预期再次抬头。1月份的外汇占款和热钱金额都比较大,资金回流可能会形成压力。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胀形势,华泰柏瑞基金研究部表示,“短期通胀不至于触碰临界,但从边际角度而言,国内流动性最宽松的时点应该已经过去,往后一个季度的货币政策预计整体中性偏紧。”
节后以来,市场已经明显从大幅度上升转变为震荡态势。从外围流动性指标来看,外资流入的边际速度已经放缓。
博时基金魏凤春表示,EPFR的数字显示,三月首周有6.4亿资金离开中国市场或以中国为投资标的基金。“有相当一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这波行情是海外投资者发起;现在海外资产逃离风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不排除这部分参与者因此离开市场的可能。”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认为,由于美元近期强势、央行拒绝部分大行SLO申请,银行间利率上行等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所处的流动性环境似乎也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也许正在从之前的中性逐步转向中性偏紧的格局。果真如此,显然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制度变革与金融开放不断推进,将增强国内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两会”期间郭树清主席表示,中国证监会将放松对RQFII参与机构及投资标的的限制,其额度也将增加2000亿元至2700亿元。RQFII扩容加上境内长期资金入市逐渐被落实,并对应国内尚显宽裕的资金环境,整体环境仍对金融资产有利。
基金以静制动陷入观望
市场连续下跌之后,基金在操作上没有跟风杀跌,仓位保持稳定。事实上,宏观数据也显示了积极的一面,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以及出口等均表现较好。
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数据显示,从基金操作来看,偏股方向基金仓位保持稳定,非股票方向基金仓位也大体保持稳定。
截至3月14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偏股方向基金继续保持高仓位持仓,主动变化轻微。
其中,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2.87%,相比之前一周微升0.41%;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8.56%,相比之前一周微升0.52%;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1.81%,相比之前一周微升0.56%。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下跌,仓位略有被动减少。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偏股方向基金仓位基本保持稳定。
从不同规模划分来看,三种规模的偏股方向基金股票仓位变化不大。三类偏股方向主动型基金中,大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80.40%,相比之前一周上升0.91%。中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80.89%,相比之前一周上升0.53%。小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80.06%,相比之前一周微升0.24%。
从具体基金来看,上周减仓基金少于加仓基金。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172只主动增持幅度超过2%,其中31只基金主动增仓超过5%。而与此同时,73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其中23只基金主动减仓超过5%。
对于后市投资而言,基金更加侧重防御性。光大保德信基金表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可以在行业层面进行对冲式防御,换句话说就是关注两头。比如,医药、TMT、电力和地产。医药、TMT等行业业绩好,但前期已经有了一定涨幅,估值较贵;而地产前期表现较差,但在销量、房价、调控政策的三方博弈中存在阶段性机会,因此策略性防御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值得关注。”
上投摩根认为,尽管股价在急跌之后或有反弹,建议投资者在房地产相关政策细则出台前,明智的选择是继续关注那些成长性好、业绩预期稳定的公司。
从行业配置看,大成基金继续维持真实收入驱动可选消费品产业链好于投资驱动产业链的判断。投资驱动产业链的需求和盈利并未出现改善,因此大成基金认为对这一产业链的煤炭、有色、机械、钢铁等行业并不看好,但是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环比趋势良好,与之相关的建筑建材行业可考虑标配。而可选消费品汽车行业、医药、食品饮料和TMT相关产业则值得密切关注。
汇添富基金投研团队表示,行业配置方面,将继续在医药、环保、装饰园林和文化传媒等领域找寻竞争优势突出、估值水平和成长性相匹配的上市公司;同时在盈利稳定的低估值板块中挑选投资标的适度波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