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9 08:43:00 作者:陈楚 来源: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2009年以来A股市场的反弹,不仅带火了公募新基金营销,私募产品也“趁热打铁”,发行的产品明显多起来。不过,面对众多的私募产品,如何挑选合适的信托私募产品,取得良好的收益,四招牢记心中实有必要。
首先, 投资者购买信托型私募产品时要睁大眼睛,辨清阳光私募与灰色私募产品的界限。阳光私募产品都是通过信托等渠道发行的,不会承诺保本保收益,有些灰色私募基金则会以保本保收益为名招揽资金,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保本机构,一旦亏损,投资者将无法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资深权益。
其次,公募基金的单位净值每日公布,投资者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基金的收益情况,而信托型私募基金一般是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公布一次净值,投资者在购买信托型私募产品前,欲知该私募产品过往业绩如何,可通过发行该私募产品的信托公司官方网站查询。如果该基金过往业绩稳定,投资者可以优先考虑。一些财经类报刊也推出了“私募基金业绩排行榜”等,一般每周或者每月发布一次,投资者可密切留意。此外,国金证券等券商基金研究机构也会定期对信托型私募基金进行排名,投资者可对比这些私募基金排行榜挑选合适的产品。
第三,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更强调个人色彩。尽管有些私募基金拥有十多个研究员,但这些人员一般只是负责分析和研究工作,投资最后拍板的仍然是私募基金经理一个人。因为没有仓位限制,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比公募基金要灵活很多,基金经理可以在看好的个股上重仓快进快出,操作手法十分凌厉。一般而言,出身公募基金的私募操盘手比较注重风险,资产配置相对均衡,业绩比较稳健,而一些出身散户的私募基金经理,操作手法更为激进,往往成也一只个股,败也一只个股。
最后,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后,决不能当“甩手掌柜”。还要密切关注私募基金的净值表现情况,同时结合大势,判断私募基金经理的操作手法是否适合个人的投资理念,并判断私募产品的风险收益情况,如果该基金净值表现快涨快跌,就不大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