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3 14:14:00 作者:宋双 来源:金融投资报
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
上周五,央行宣布从11月29日起,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此番上调后,存款准备金率即将高达18%,创历史最高点。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9天之内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充分体现了当前充裕的流动性对通胀带来的压力,说明央行对通胀形势判断不容乐观。从已有数据分析,通胀月环比增长率或达到7%,这在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水平,但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充分体现了管理层管理通胀及通胀预期的决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对冲大量热钱进入带来的冲击,收紧金融体系流动性,也会对持续上行的物价形成压力。
目前货币政策的变化成为影响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虽然在收紧流动性预期角度来看,此次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超出预期,但短期内持续的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放贷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对银行短期业绩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周期类行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实体经济也有一定影响,经济或会略有降温。值得需要明确的是,如果通胀继续维持高位,未来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步伐仍然会逐步加快。
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王群航同样认为,在较大的通胀压力之下,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尚在意料之中,市场面临流动性持续收紧的状态。
调整投资组合好时机
而在增长与通胀并存、流动性收缩预期增强的背景下,基金投资者是否需要调整投资策略?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自7月份市场上涨以来,中期底部已经确立,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复苏,市场震荡向上趋势已经确立。2200~2300点是股市的合理底部区间,已被市场证明。在压制股市趋势的系统性因素逐渐消除后,股市进入震荡向上通道。但10月以来市场的报复性反弹并非市场常态,震荡调整在所难免;但在向上趋势中,每一次震荡调整的底部区域会逐渐抬高。因此,向下调整时是建仓和调整组合结构的时机。
具体到操作上,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指出,一方面,随着实体经济的逐步好转,股票市场逐步震荡向上,建议投资者适度提高偏股类基金的基准配置比例。积极型投资者的偏股基金配置比例80%~90%;稳健型投资者偏股基金参考配置比例70%~80%;保守型投资者偏股基金参考配置比例低于50%。另一方面,在基金风格配置上,重点选择具备策略前瞻性、组合调整迅速、灵活的风格轮动型基金。继续持有配置均衡、长期选股能力较强的选股型基金,但配置比例可适度下调。适度配置优质的蓝筹风格基金。
除了适当调仓之外,王群航认为,投资者不妨关注部分产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型产品,如果投资执行力强,则是较好的投资品种。
关注抗通胀主题基金
王群航以富国主题轮动基金为例进行了说明。该基金依据经济周期中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通过投资相应的受益资产,力求保护基金财产不受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宏观经济波动的负面冲击。投资于受益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当期相关投资主题的资产比例不低于基金股票投资的80%。三季度末,富国主题轮动重点布局了中游的工业服务型企业,同时看好受益消费升级和区域扩张的商业企业;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优秀标的具有资源优势或者成本领先优势,在通胀预期逐步强化的背景下,企业盈利增速大幅提升,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三季度仓位高达91.37%,批发零售为第一大投资行业;前十大重仓股为大立科技(36.80,-0.60,-1.60%)、用友软件(23.41,-0.24,-1.01%)、青岛啤酒(34.89,-0.50,-1.41%)、苏宁电器(13.76,-0.42,-2.96%)、福耀玻璃(11.30,-0.32,-2.75%)、中金岭南(19.19,-1.08,-5.33%)、诺 普 信、盐湖钾肥(58.40,-3.11,-5.06%)、王府井(46.37,0.00,0.00%)、东百集团(12.70,-0.56,-4.22%)。而从基金持仓角度看,投资者还可以关注部分重仓抗通胀行业的基金,如农业、食品饮料行业等。
根据三季报数据显示,共有107只基金持有农林牧渔行业比例超过2%,其中21只持有比例超过5%,较之前有所上升。融通领先成长、益民红利成长、天弘永定价值、万家双引擎、鹏华行业成长、南方隆元、海富通中小盘、天弘精选、诺德中小盘为持有该行业比例最高的10只基金,融通领先成长持有比例高达11.07%。华商盛世持有5.52%,华商动态阿尔法、华商领先也分别持有4.35%和3.58%。
18只基金重仓食品饮料行业超过20%。大成系、长城系为高仓持有该行业最为集中的基金系。持有食品饮料前十大基金为长城景气行业、中欧新趋势、长城双动力、长城安心回报、国泰金鼎价值精选、信达澳银中小盘、大成景阳领先、国泰区位优势、工银瑞信大盘蓝筹、大成策略回报。而长城系长城消费增值、长城久富,以及大成系大成积极成长、大成行业轮动、大成财富2020持有该行业比例均超过20%。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