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基金 > 投基有道

关注抗通胀基金

2011-02-23 09:29:00    作者:宋双   来源:金融投资报  

重仓资源、周期类个股的“抗通胀”基金近期表现较好,值得投资者关注。

  上周五央行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政策针对的通胀问题,成为影响当前基金选股、投资者选择基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基金认为,中国经济在2011年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呈前高后低态势,上半年的政策收缩力度较大,投资上要更加偏重均衡。而重仓资源、周期类个股的“抗通胀”基金近期表现较好,值得投资者关注。

  高通胀仍将制约市场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高通胀引发的政策紧缩仍是制约市场的主导因素,1月份通胀虽低于预期,但仍维持高位,新的紧缩政策将接踵而至。在这种强烈的紧缩预期下,A股市场也难有大的趋势性行情,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受益于“十二五”规划的大消费和战略新兴产业仍旧是多数基金长期看好的板块。但是短期来看,此类板块的个股估值已被严重透支,能否选择出真正具备业绩支撑的优质个股,考验着基金经理的选股功底。低估值蓝筹股具备阶段性机会,但受制于通胀压力难有趋势性行情。

  信达澳银认为,中国经济在2011年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呈前高后低态势。预计上半年的政策收缩力度较大。但由于外需的稳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充沛,政策的收缩还不足以让经济再次探底,预计全年GDP增速在9.5%左右。在货币供应收紧的情况下,很难产生大行情。在这种情况下,信达澳银仍将注重精选个股,但强调相对均衡;风格上,不仅仅是选择成长性,而是选择低估值加成长性来进行防御,摒弃估值明显偏高的股票。

  新华基金指出,温和通胀有利于企业盈利增长,有利于推动股市上扬。2011年,A股市场会从结构失衡回归到均衡,各行业都有投资机会,未来投资还要精选个股。2010年,小盘股对大盘股,消费股对周期股,新兴行业对传统蓝筹,一边涨一边跌,严重对立。2011年,市场会从结构失衡回归到均衡,各行业都有投资机会,传统行业在未来仍然有发展空间,新兴行业现在估值比较高,但进行修正和分化以后也会有投资机会。未来不仅会从估值与成长平衡的角度来选择股票,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场情绪的研究。

  从板块表现来看,上周,周期类股票表现突出,有色金属和家用电器板块领涨,而商业贸易和公用事业板块表现落后。新华基金认为,年前有色板块跌幅较大,近期国内外经济数据良好,经济复苏强劲,外盘期货价格创出新高,因此有色板块近期反弹幅度较大;家用电器行业则由于进入春节旺季和较好的年报业绩,部分小家电股票走势良好;而受市场风格转换影响,上周商贸和公用事业两个弱周期性板块表现不佳。

  “抗通胀”基金表现好

  银河证券基金周报数据显示,上周市场持续反弹回升,指数基金普遍涨幅在2%到3%之间,整体表现好于主动投资的股票基金,各类指数基金之间的规模风格特征不显著,深100ETF一周上涨3.5%,相对较好。从细分行业指数基金来看,特征十分鲜明,上证周期50ETF和上证大宗商品ETF一周分别上涨5.60%与3.40%,上证消费80ETF小涨1.09%,两相对比,充分体现了短期市场的结构性分化走势。

  对于主动投资基金而言,上周部分主题投资特色鲜明的基金净值飙涨,东吴行业轮动、宝盈资源优选和景顺长城公司治理一周分别上涨7.34%6.47%和4.98%,涨幅居前。季报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些基金均重仓持有资源类和周期类股票。整体来看,浦银安盛、宝盈、国联安、金鹰和中邮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相对较好。

  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旧较大,德圣认为选时对基金贡献有限。大盘和中小盘结构失衡可能面临逐步回归,蓝筹股和中小盘的投资机会可能将会加速轮转,相对的均衡配置或将具备一定的优势。但选股能力的差异将成为基金业绩分化的关键因素。相对淡化选时对基金贡献,在均衡配置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已经成了各大基金普遍的策略选择。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以下两类风格的基金可能具备优势,一是对政策和市场变化高度敏感,同时在选时、波段操作上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通过积极的组合调整来应对市场波动;二是风格和行业配置相对均衡,而自下而上选股能力突出的基金,在市场结构调整过程中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指出,进入2011年,大盘蓝筹股的表现明显强于小盘股。反映在基金的排名上,居于排名榜前列的基金不少是2010年业绩落后的基金,而居于排名榜后列的基金,也曾“病树前头万木春”,2010年排名和今年以来的排名的相关系数是-0.38。当然,也有一些两阶段都做得不错的基金,如华夏优势增长、农银汇理行业成长、中海量化策略等基金。在偏股型基金的选择上,维持此前强调组合均衡性的思路;在单只基金的选择上坚持两条线索,其一是大盘蓝筹配置较多的基金,其二是个股选择能力强的基金。同时可以适当参与指数型基金的投资。

李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