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基金 > 热点评论

券商重拾魅力

2011-05-11 17:24:00     作者: 黄兆隆    来源: 证券时报网  

关键词: 券商资产基金公司
[提要]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基金人才正回流券商,显示出追求“绝对收益”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大,一改从前券商人才跳槽基金公司的惯例。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基金人才正回流券商,显示出追求“绝对收益”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大,一改从前券商人才跳槽基金公司的惯例。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获悉,原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王牌基金经理栾杰已离职,并正式加盟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担任该公司投资总监。资料显示,栾杰7年基金从业投资业绩十分优秀,且具有丰富的带领投研团队经验。

  在中国基金业创立之初,券商人才可谓基金公司的中流砥柱,曾经市场上只见优秀投资人才从券商流往公募基金。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微妙变化。2009年,南方基金副总经理王宏远投身中信证券自营部;2010年以来,包括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苏彦祝,专户投资管理部副总监付罗龙,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万晓西,以及原招商先锋基金经理刘树祥均加入第一创业证券资产管理部。

  “比起公募基金,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追求绝对收益,既可以满足投资者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又不再日夜煎熬于排名压力。”一位“转投”券商的投资经理感叹。

  此外,与私募基金和券商资产管理相比,公募基金还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虽然基金公司一直呼吁股权激励,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相比之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兼具公募基金运作规范和私募基金机制灵活的优势。一些券商如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为了留住并吸引优秀的人才,已制定了一套到位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据了解,这种激励制度可以看成是一种“类合伙人制度”,将投研人员的收入与产品的投资业绩直接挂钩,从而能很好地调动起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实现每一个员工的个人收益和公司、投资者完全趋同。从实践看来,这种激励制度确实颇具吸引力。2011年上半年已有3名基金公司的成熟研究员“投奔”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

  实际上,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政策的放松,以及即将施行的券商理财产品备案制,都将促使券商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发行呈现几何式增长,带来整个行业的发展新机遇,并将吸引更多人才。

李平

相关阅读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