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理财产品

券商开发集合理财产品热情不减

2008-08-12 10:39:00    作者:韦小敏   来源:证券时报  

    本报讯尽管上半年大多数集合理财产品收益为负,但多家主流券商仍在加紧研发新的集合理财产品,欲扩大资产管理的规模。

  申银万国资产管理部的负责人透露,虽然旗下的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申万1号”,在今年的4月7日才刚刚成立,但是目前公司已经着手准备“申万2号”的研发,待适当的时机申报。某家以资产管理见长的券商也表示,尽管3号产品在年初刚刚成立,公司的4号产品已经火速进入了筹备阶段。同时,公司还向监管层申报了QDII产品。

  除了申报新产品,不少券商为保留目前公司管理资产的规模,还计划将快要到期的老产品进行展期,而业内人士也普遍估计,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申请展期基本上问题不大,老产品展期的效果和发行一个新产品差不多,券商付出的成本更低,还比新产品更容易聚集人气。

  另外,在积极筹备新产品的同时,证券公司还开始对集合理财产品的类型进行了新的尝试。例如,新近获批成立的“华泰紫金鼎”伞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采用了伞型结构,一鼎多能,下设“步步为盈”、“锦上添花”、“造福桑梓”3只相互独立的子计划,各子计划定位明确,且相互之间可灵活转换,能一次满足所有低、中、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并且,购买该产品的投资者可以轻松转换投资方向,并且免掉额外的申购、赎回手续费用。

  据了解,今年监管层已批准了平安、东方、申银万国等券商的约10只集合理财产品,而2005年3月至2006年底,只有22只集合理财产品获批,2007年也不过批了7只产品。证券公司认为,监管层对集合理财产品明显放松,都想趁势多申报产品。

  虽然积极筹备新产品,也有产品能够获批的信心,但是证券公司已经意识到业绩下滑,投资者购买意愿不强,是目前公司开发新产品的最大障碍。此前有统计数据显示,受市场疲软的影响,券商集合理财的净值大幅缩水。截至今年6月末,市场上32只集合理财产品(已正式成立)总规模仅为547.93亿元,这一数字仅相当于去年高峰期的55%左右。新近发行的一些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也受券商的业绩的影响,规模基本上都在10亿元附近,无一能够达到募集规模的上限。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