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4 10:32:00 作者: 来源:和讯网
曾经因保费望而兴叹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今后将享受到专门针对其需求开发的小额保险的保障。中国人寿(601628)作为首家试点公司,将在九省同时启动农村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详细
时间:8月中下旬
试点区域:广西、甘肃、黑龙江、山西、江西、湖北、河南、青海、四川等9省(区)
公司:中国人寿
产品:以一年期意外险和定期寿险为主,着重解决意外伤害风险和死亡风险(四款个人险、三款团体险、两款小额贷款产品,共含九个产品)
对象:低收入农民
政策支持: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
2007年,保监会成立了专门课题组,组织5个保监局和4家保险公司,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相关报告,于2008年6月下发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下称《方案》),鼓励符合试点条件的保险公司,以农村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目标市场,大力发展小额保险业务。 >>>详细
政策优惠:
有关小额保险的保险监管费将得到减免;放宽销售渠道和销售资格的限制;对于在试点地区销售的小额保险产品,允许保险公司在准备金评估利率不高于3.5%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状况自行设定预定利率;在坚持适度竞争的同时,对参与试点的公司给予适当保护;鼓励保险公司把小额保险的销售和与农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各种服务连接起来,以降低管理成本。
中国人寿率先抢占县域市场
从2007年3月国寿新简易人身两全保险(下称新简身险)在河北省涿州上市,到2008年6月底,根据中国人寿的统计,新简身险共实现总保费收入17.18亿元,件均保费1137.8元。
同时,中国人寿目前已在14家分公司的84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业务,实际参保人数达2424万人。 >>详细
国寿“惠农第一险”新简易人身险开卖
国寿总裁:国寿要成国际小额保险发展典范
一、小额保险如何定价?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允许保险公司在定价方面,可根据市场状况自行设定产品预定利率,在准备金评估利率不得高于3.5%的前提下,可根据市场状况自行设定预定利率。万峰介绍说,该公司试点的小额保险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最终费率水平将比市场现行类似产品低20%左右。据了解,此次试点产品的保额在1万到5万元之间。
农村小额保险:费率市场化能否破解定价难题
寿险利率坚冰打破 新简易人身险达3.5%
定价低 是否影响公司盈利?
一家证券公司金融分析师对此给出了肯定的评价,他说,由于中国人寿与地方行政机关的关系密切,可以有效降低小额保险的销售成本,进而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其次,其的农村保险业务以保障型产品为主,业务结构都较城市业务为好,特别在银行保险业务猛增的当下,加大小额保险等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对公司内涵价值的贡献相对较高。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主要需求为保障型产品,其毛利率较投资型产品高;且由于农村地区竞争较为缓和,公司支付给代理人的佣金水平亦低于城市;加之农村地区的办公成本远低于城市,因此实际上农村保险市场的盈利能力更强,这也是中国人寿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动力之一。
小额保险:“低成本”策略
低保费是小额保险最突出的特点,但要实现低保费,除了提供较低的保额外,保险公司还要降低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成本。如简化展业、承保、收费、理赔等保险流程,减低保险公司的成本费用以及隐性的沟通成本。鼓励通过聘请高素质的村干部提供小额保险服务;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农机站、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销售网点代理小额人身保险产品。 >>>详细
二、小额保险“蛋糕” 保险公司在行动
早在2007年6月,保监会人身险部即牵头成立了“农村小额保险”课题组,参与课题的5家公司包括三大上市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平洋(601099)寿险。
中国人寿: 07年推出新简易人身险,目前是农村保险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的启动,有可能打破中国人寿“一家独大”的局面。
平安人寿:在2007年,以“二元市场”战略开始将触角伸入农村。
泰康人寿:开始从县域渗透农村地区。
小额保险前景如何?
据保监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三家公司的农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为982.14亿元,约占全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1/4。中国人寿预计,2010年我国农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占寿险保费总收入的比重由现在的30%左右升至40%-50%。
保监会力挺小额保险,一方面是响应中央服务"三农"的号召,另一方面也可以扭转保险公司产品设计及销售过度集中的现状,为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资产规模提供新的增长点。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