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理财产品

券商集合理财贴钱赚吆喝

2009-07-31 09:16:00    作者:吴清桦   来源: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据介绍,券商从集合理财产品中获得的收入,在资产管理报告中主要体现在“管理人报酬收入”一栏。有专业人士指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不应以价格战取胜,更应该在提高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方面多做功课。

  专业人士指出,券商理财应在提高收益上多做功课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

  券商日前发布的集合理财产品二季度资产管理报告,所透露的券商管理人报酬情况让人大跌眼镜———部分券商二季度获得的报酬仅有几十万元或几万元,甚至还有的券商交了“白卷”。其中原因,主要为产品“未实现收益而不提取管理费”的设计,或者是一味打销售价格战。

  统计数据显示,“国都1号”管理人报酬分别为63.38万元,还有的理财产品管理人报酬仅有几万元。

  但上述理财产品二季度管理人报酬并非是最少的———“国元黄山2号”以及今年4月份成立的“东方红4号”管理人报酬均为零。“这意味着,这两家券商从两只产品中没有获得一分钱收入。”一家资产管理人士表示,“而这两只产品给渠道的营销费用、额外激励、投资团队薪酬支出、产品研究和技术投入都得由券商倒贴钱。”

  据介绍,券商从集合理财产品中获得的收入,在资产管理报告中主要体现在“管理人报酬收入”一栏。而“管理人报酬”又包含管理费及券商业绩提成。

  由于销售价格战的蔓延导致了券商管理费收入下滑。据了解,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认购费、托管费均需悉数交给银行,而随着基金、银行和信托各类理财产品抢占营销渠道的竞争加剧,不少券商还需支付额外奖励给银行,这部分费用占资金规模比例一般为0.3%。

  目前,有的券商在管理费率收取上给予投资者一定的优惠,甚至有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免收管理费。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成立的多只理财产品均收0.8%的管理费,还有部分产品只收取0.67%、0.7%的管理费率。

  深圳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销售人士透露,目前,随着银行理财、基金、券商理财产品发行速度加快,作为营销渠道主力的银行,对营销费用要价也“狮子大开口”。“一边是对客户收取管理费认购费的压缩,另一边是营销渠道费用的水涨船高,这让不少集合理财产品经费捉襟见肘。”

  “贴钱赚吆喝”的行为在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中已经不属于偶然。首支集合理财产品不求收益只求品牌,这在不少券商资产管理部门中已成为共识。

  但是,券商集合理财这种“贴钱赚吆喝”的做法,长远来看不利于券商集合理财的发展。收入的削减,势必让券商在集合理财产品研究和技术力量等方面的投入产生疑虑。

  有专业人士指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不应以价格战取胜,更应该在提高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方面多做功课。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