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理财产品

银行涉股产品发行锐减57%

2010-03-08 09:57:00    作者:孙 闻   来源: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一位理财分析师指出,受2008年股市大幅调整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生改变,也是导致银行涉股产品发行减少的重要原因。有理财研究人员预计,随着A股回暖,未来银行涉股产品数量可能会小幅增长。

  信贷产品和银行间市场工具产品数量大幅上升

  证券时报记者 孙 闻

  本报讯 A股市场的震荡起伏以及监管政策的改变,让银行涉股理财产品的发行遭遇难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银行涉股理财产品数量只有67款,同比下降约57%,在2009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总数量中占比仅为1.1%。

  涉股产品锐减

  根据理财研究机构银率统计数据,2009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投资标的为股票的产品只有67款,占比仅为1.1%,同比下降56.8%;即使将基金、指数等相关标的合计在内,银行涉及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也只占2.5%。

  同期,信贷产品和银行间市场工具产品发行数量却大幅上升。统计显示,2009年,银行投向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数量大约为2500款,在银行理财产品总量中占比约41%,同比上升33.4%;投资于银行间市场工具的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为2813款,占银行理财产品总数量的46.9%,同比上升19.9%。

  比较之下不难发现,银行涉股理财产品在2009年遭遇了困境。对此,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部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原因之一是去年监管层对银行涉股理财产品采取了新的监管措施,使得银行不能再在普通投资者中发行涉股理财产品,发行渠道因此大幅缩小。

  一位理财分析师指出,受2008年股市大幅调整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生改变,也是导致银行涉股产品发行减少的重要原因。

  投研能力待提高

  统计显示,2006—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迅速:2006年其规模为4000亿元,2007年其规模达到8190亿元,2008年其规模冲高至3.7万亿元。

  2007年,银行研发的打新理财产品平均收益超过15%,一举打响了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市场上的名头。但随着监管层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以及资本市场震荡加剧,以打新产品为代表的银行涉股理财产品的风头,在2008年便被信贷产品盖过。随后,银行涉股理财产品连续两年发行惨淡,辉煌不再。

  银行人士表示,银行涉股理财产品表现不佳,更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相关产品的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一家农信社理财产品研发人士向记者分析,银行拥有足够的优质客户和销售渠道,但缺乏优质的可销售产品。

  广东发展银行一位投行人士说,银行涉股理财产品表现不够抢眼和银行业务机构以及指导精神有关系。该人士分析,银行对涉及股市的类基金产品相对审慎,因为市场震荡剧烈,一旦发生产品亏损,银行就要承受客户流失以及声誉损失。与此同时,银行拥有足够的信贷资产,且相对更熟悉银行间市场工具,而信贷产品和银行间市场工具产品的表现也更稳健,在此情况下,将主要研发力量投向信贷和银行间工具市场成为银行很自然的选择。

  根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研究中心透露的数据,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到了5万亿元。产品结构显示,银行理财的研发倾向是厌恶风险。

  2009年上半年,A股市场及海外资本市场急跌之后又强势反弹,但银行理财产品并没有在这一轮反弹行情中有所作为。不过有理财研究人员预计,随着A股回暖,未来银行涉股产品数量可能会小幅增长。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