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9 09:48:00 作者:陆正伟 来源:新民晚报
纪念大铜章曹禺
2010年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各地纷纷以不同的剧种上演他的作品来纪念这位为我国话剧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前辈,精彩纷呈的场景让笔者想起数年前上海造币厂出品曹禺大铜章的经历。
2007年初,大铜章收藏家康成进创意完巴金、老舍、冰心大铜章后,正筹划着下一步计划,可能是灵感闪现,他突然想到中国话剧从1907年成立春柳社、春阳社活动算起,至今刚满百年。在整整一个世纪中,数曹禺在话剧创作上成就最高,先后创作出《日出》、《原野》、《北京人》、《雷雨》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名剧。至此,康成进创意曹禺大铜章的设想渐渐形成,他找到著名雕刻家、工艺美术大师罗永辉商议。此时,罗大师正忙于2008北京奥运会纪念币、章和奖牌的设计任务,常往返于京沪之间,但听说是要为曹禺先生设计章时,他二话不说,答应了。
设计中,罗永辉苦于资料不足,几易其稿,不尽如人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曹禺夫人李玉茹得知后,特意让女儿从北京家中取来曹禺画册和照片供设计用。初稿成型后,康成进带着设计稿来到华东医院,病中的李玉茹对着石膏模看得很仔细,只见样稿上的曹禺先生双眸注视远方,身后以汹涌的波涛作背景,头发被海风吹起,显示出他心中的创作激情与海一样不平静,罗永辉采用高浮雕技法,使人像富有立体感,左侧镌刻着“曹禺”手迹,并附生卒年1910-1996字样。
曹禺先生的《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成熟的优秀话剧,有“话剧第一戏”之称,所以,石膏模的另一面以《雷雨》作场景,在空旷的原野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树影摇曳,在直径只有80毫米的空间集线雕、浮雕、凹雕于一体,整个画面层次分明,不仅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似乎还耳闻其声,此时,难怪李玉茹顺手拿起高倍放大镜看了许久,过后,笑着说,不错,再加些雨点效果会更佳,与“雷雨”之名也吻合了。
康成进为向李玉茹表谢意,特意带去一枚同为罗永辉设计雕刻的巴金、萧珊大铜章赠送给她,李玉茹拿在手上端祥着连说,像、像,太像了。精美的铜章勾起了她的怀念之情,那天,她谈了许多巴金与曹禺的交往。原来,他们的友情还是《雷雨》牵的线。七十多年前,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曹禺创作了处女作《雷雨》,然后把稿子交给了正在北京三座门与郑振铎、巴金一起筹办《文学季刊》的好友靳以,过后,他就把此事放到了脑后。当时,靳以与巴金经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发现文学新人以提高刊物的质量,靳以在闲聊中谈起曹禺的《雷雨》。巴金当即翻看了这个剧本,他被《雷雨》那生动的情节和精湛的艺术吸引住了,他发现了曹禺的写作才能,于是,把四幕剧《雷雨》在同一期《文学季刊》上全文刊登,此文一经发表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曹禺作为文坛上的一颗新星升了起来,同时也拉开了曹禺与巴金友谊的帷幕……
李玉茹终因病重离开了,没能看到大铜章的问世,留下了遗憾,但她把对曹禺先生的爱已凝结在大铜章上了。值得欣慰的是大铜章现已成了人们争相寻觅的珍藏品,对笔者说来,在纪念曹禺先生百年之际,除了观摩他的经典剧目外,品味这枚充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大铜章也不失为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也。 陆正伟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