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理财产品

抗通胀特性理财品升温

2011-02-24 10:46:00    作者:小文   来源:深圳特区报  

21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走出一波温和反弹行情。

  21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走出一波温和反弹行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开始看淡流动性的不断收缩。对于他们而言,“紧缩”带来了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风险,也使得他们的投资变得愈加谨慎。

  18日晚间,央行宣布再度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至19.5%。此时,距年内首次加息不足两周。而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八次上调准备金率、三次加息。

  三次加息之后,目前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提升至3%,但1月份CPI同比增幅达到4.9%,这意味着“实际负利率”状况短期内仍难改变。

  依靠储蓄无法实现“跑赢CPI”的理财目标,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升级,又压缩了本已有限的投资渠道。在这一背景下,百姓对于资本市场的热情有增无减。不过与此同时,持续紧缩也迫使他们无奈地下调了自己的收益预期。

  2010年末,各大财经媒体对投资者进行的调查中,“战胜通胀”成为不同人群共同的理财目标。而今,面对开年以来A股市场的持续震荡,不少投资者在各类网络论坛或者博客、微博上坦言“跑不赢CPI”。

  在降低收益预期的同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趋于谨慎,基金市场上曾经备受冷落的保本基金、货币基金,近期出现明显的升温迹象,为这种谨慎心态提供了注脚。

  数据显示,1月汇添富保本和建信保本两只基金首募规模分别达到25亿和31亿份额,这个成绩甚至好于不少同期发行的股票型基金。

  春节长假后的两周内,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易方达货币市场基金出现日均申购量明显增长的情况。近期,信诚、浦银安盛等基金公司也将新产品发行锁定于货币基金。

  易方达货币基金经理马喜德分析说,截至2月17日,市场上已有易方达等3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超过5%,节节攀升的收益率成为货币基金受到青睐的主要原因。

  “货币基金能在提供本金安全性的基础上带来一定收益,且具有较好流动性。从这个角度而言,货币基金具备一定的抗通胀能力,因而可在当前作为现金或存款的替代物。”马喜德说。

  身处投资困境,也让素来有“藏金”习惯的老百姓更加关注黄金的货币属性。在豫园商城的老凤翔金店,投资金条柜台每天都会迎来不少咨询者和买家。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投资金条可按上海黄金交易所前一交易日牌价进行回购,因而吸引了投资人的目光。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专家表示,在当前逐渐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黄金的抗通胀价值正日益显现。据悉,易方达基金旗下黄金主题基金尚未正式发行,已经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兴趣。

  新近发布的《2010年度黄金需求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黄金投资市场。报告同时称,受通胀压力预期等因素影响,黄金投资需求“很可能继续走高”。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表示,无论是黄金,还是保本、货币、债券、QDII等基金产品,都可起到有效分散或对冲A股市场的风险。

  “这些产品开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或可视为一个信号:投资者正以更谨慎的态度,应对持续紧缩的政策环境给其投资行为带来的挑战。”仇彦英说。(辛华)

  专家观点

  关注QDII投资机会

  深圳特区报讯 随着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业内人士表示,发达经济体充裕的流动性、新兴市场波段性机会,以及包括房地产投资信托和大宗商品在内的另类投资,有望成为2011年QDII基金投资的三大焦点。

  中银全球策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唐华认为,当前新兴市场政府采取系列措施,寻求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平稳成长的平衡点,这将为2011年新兴市场波段性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值得投资者关注。与此同时,另类投资(房地产投资信托及大宗商品)由于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及通胀预期的提升,将有可能成为2011年全球投资市场聚光灯下的另一大焦点。针对发达经济体2011年的投资机会,唐华表示,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长在2011年有可能会获得更稳定的提升。预计发达经济体将会继续维持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资金面较为充足,利好QDII基金。

  资金流向研究机构EPFR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的第一周,投资者开始将资金投入发达国家股市,发达国家股票基金吸引到66亿美元资金净流入,为连续第五周出现资金流入。受此影响,全球配置概念QDII基金备受投资者关注。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选择QDII基金的时候不妨关注两大因素,首先,基金产品在设计上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其次,是否有现实、合理的投资工具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李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