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理财产品

超短期理财品收益创纪录

2011-03-28 13:19:00    作者:   来源:《投资者报》  

 2011年一季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开篇,与2010年颇为类似,延续了超短期产品火爆的行情。不同的是,没有再把超短期产品界定为假日理财品。而是作为理财产品中的重要的一类出现。

  2011年一季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开篇,与2010年颇为类似,延续了超短期产品火爆的行情。不同的是,没有再把超短期产品界定为假日理财品。而是作为理财产品中的重要的一类出现。

  受加息影响,不少中短期债券类理财产品,纷纷调高收益。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比呈上升趋势。

  让人意外的是建行的一只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高出预期近两倍,因为收益突破上线,银行发出了终止通知。

  超短期产品惊喜连连,北京银行的14天超短期产品,年化收益高达8.23%。超过之前民生银行和交通银行创下的6%的收益记录。

  城商行两极分化

  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除农村信用社及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以外,一季度以来共2293只产品到期。其中交行和民生银行到期产品最多。到期产品之中,超短期产品占比超过三成,共751只。

  一季度到期理财产品,统计的21家银行中,10家银行的产品到期数量超过百只。

  据《普益财富2010-2011年银行理财市场年度报告》统计数据,2010年民生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4家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均超过万亿元,仅工行就超过2.2万亿,预估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近10万亿。

  产品发行规模大小,并不能决定产品收益的高低,理财期限也是一样,到期的产品之中,整体来看,城商行表现极端,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宁波银行为4.06%,北京银行居第三位。而上海银行垫底,仅为2.49%。

  大部分股份制银行收益表现较好,平均值居前列。而国有银行中,表现最差的是发行大户是中国银行,平均年化收益率不及一年定期存款。

  到期产品之中,从产品期限也可以看出,收益高低与理财期限并不成正比。各家银行表现出了各自不同投资风格和理财期限偏好。

  建设银行是所有银行中,理财期限最长的银行,平均理财期为287天;渤海银行则刚好相反,理财期限最短,仅为42天。

  建行产品收益翻倍

  建设银行的理财产品业务发展的较为低调,发行数量较少,也没有追赶流行,发行大量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一季度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之中,建设银行利得盈2009年第1期现金选择权产品,年收益率约为8.70%,收益居首。

  利得盈2009年现金选择权理财产品于2009年4月10日成立,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约定将于2011年4月30日到期。

  产品募集资金投资于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以获得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提供的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目前,攀钢钢钒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已超过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的价格。

  现金选择权的含义是:交易过程结束后,需要支付交易标的物的一方可以选择实际支付交易标的物,也可以选择以现金方式履行交割手续。

  由于价格突破预先设定上限,建设银行发出终止通知。通知称“决定于二级市场减持攀钢钢钒股票,并决定于2011年2月1日提前终止该产品,提前终止投资者年收益率约为8.70%(以实际清算结果为准),超过产品说明书中预期年收益率4.5%”

  这款产品发行之初设定的预期收益及风险级别并不高,4.5%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在银行理财产品之中,属于收益居中的一类理财产品。然而由于二级股票市场的波动较大,最终获得这样的结果,对于投资者来讲,是有惊喜的意外。

  银行理财产品之中,将挂钩标的设定为现金选择权的产品并不多,建行的这只产品具备一定创新性。

  超短期收益创纪录

  北京银行的“心喜”系列人民币14天SHIBOR利率挂钩产品,最终年收益率为8.21%。作为超短期产品,这个收益率同时刷新,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创下的6%的收益记录。

  这款产品与SHIBOR走势挂钩,属于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本金都有损失的风险。加息预期较强,同时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远期SHIBOR走势呈上升趋势,因此风险降低许多。

  该款产品设定在理财期间内的收益率与起息日,当天与2W-SHIBOR利率挂钩,假设起息日,当SHIBOR利率为年利率S,则扣除销售服务费后,客户年化净收益率Y为:S-0.3%。

  从2W-SHIBOR利率来看,确实在2月初创出新高,利率超过8%。

  在财政紧缩的市场环境下,长期SHIBOR依然保持为上升趋势,逢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节点,短期SHIBOR会随之有所波动,正适合选择挂钩利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李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