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6 10:46:00 作者: 来源:法制晚报
又到了季度交替时,银行面临存贷比等监管考核的压力,再次展开揽存大战。
这次为了留住存款,各银行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同一条路——大力发行各类短期银行理财品。由于各银行采取的具体招式不同,这也让2011年一季度末,理财品市场出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怪现象”。
根据“历史经验”,10天以内的超短期银行理财品,一般年化收益率都不会超过4%。但在近期,不止一家银行推出了收益率高达6%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创下了“历史新纪录”。
例如,交通银行目前发行的一款“清明版”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起售金额为30万元,起息日为4月1日至5日,5天投资期的预计年化收益率竟达6%。
无独有偶,民生银行正在发行的一款“非凡财富资产管理(增利型)”理财产品,其中的7天产品预期年收益也注明是6%,而现在,活期存款利息是0.4%,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才3%,五年期定期存款才5%。
超短期银行理财品的利息,达到了活期存款利率的15倍,这是以前从没出现过的现象。
长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倒挂
谁都知道,钱存的期限越长,能享受到的利息就越高。
但这常识性的“真理”现在也被颠覆了——银行现在的理财品是为了吸储需要,不是真的“理财”,所以把短期理财品的收益率给的很高,这样既能拉来钱,又不至于背太重的包袱——通过了季末存贷比考核,理财品期限一到,马上让这种理财品消失。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各银行3月中旬发行1个月至3个月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53%,6个月至1年期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44%。
短期产品收益不仅超越三年期定存利率,还与长期限产品收益产生倒挂。
投资门槛越来越高
以往银行理财品,最低投资额度一般以5万元居多,但现在,这个“行情”也变了。
记者查询目前在售的收益最高的一些短期理财品,其投资门槛多数为100万元、500万元,最少的也要20万元起。
特别是北京银行推出的一款用于季末揽存的7天理财品“超越”系列PB1102702号,承诺的预期收益率为5%,而其门槛竟至少要1000万元:少于这个数,“不带你玩”。
此外,深发展正在发售的一款短期理财品,投资起点为20万元,而其上一期产品门槛却只要5万元。
短期理财品收益率破纪录
●专家建议
别只看收益 中了银行揽存圈套
理财产品设计师、金融学博士赵先生告诉记者,近期银行理财品出现的种种怪现象,都离不开“揽存”两个字。由于在季度末银行面临存贷比等监管考核,因此季末揽存是个“惯例”。
从第一季末情况看,银行“聪明”了——开始借助与存款挂钩的理财产品等吸收大额存款。但买这种短期理财品不能只看收益率。赵先生解释说,银行所承诺的收益率都是“年化收益率”。
假如某银行卖的一款理财产品,号称7天产品的收益率为4%,如果投资者购买了10万元,预期收益率成功达到,实际上能收到的利息是100000×4%×7÷365=76元,而不是4000元。同样这10万元如果放在银行享受活期收益,这7天的收益是7.6元,二者相差了不过几十元。
此外,理财产品成立前后还有募集期、清算期,募集期只有活期利息,清算期干脆没利息,这又进一步“摊薄”了收益。
这种高收益、以揽存为目的的理财产品,往往过了季度末就没有了,投资者那时闲下来的钱又不得不“忍受”低收益的产品。文/记者 张焱
近期高门槛、高收益理财品
产品名称 银行 投资门槛 产品期限 预期年化收益率
088期非凡资产管理(增利型) 民生银行 300万元 7天 6.00%
阳光理财“T计划”第7期 光大银行100万元 10天 5.20%
“超越”系列PB1102702 北京银行 1000万元 7天 5.00%
“聚财宝”现金溢135号 深圳发展银行 20万元 74天 4.60%
沃德添利WT132801 交通银行 50万元 88天 4.40%
“搏·弈”BY11153 中国银行100万元 7天 4.20%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