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期货

铜市大佬刘其兵的期货人生

2009-01-09 09:35:00    作者:殷翎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2008年4月,“刘其兵” 这个曾经响亮的名字,时隔两年半后再度被公诸于众时已不再引起慌乱,尽管仍疑窦丛丛。如同许多捅了大篓子的人一样, 他曾经被视为失踪甚或是死亡。如今站在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一审被判7年徒刑的他自然早已不复“明星交易员”的荣耀,但原国储调节中心副主任、法定代表人吕嘉范同时被判刑6年,这个耐人寻味的情节,表明刘也绝非当年被贴上“流氓交易员” 个人行为这个耻辱的标签那么简单。然而,根据法院判决,“刘其兵于 1999 年 12 月至 2005 年10月, 在担任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副处长、处长及国家发改委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处长期间,违反国家对国有单位进行期货交易的相关规定,将该中心资金用于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致使发改委物资储备调节中心损失折合人民币 9.2亿元”, 已足以使他牢牢地被拴在国内重大衍生品交易丑闻录的链条上。

  天堂里的“明星”

  2005年11月14日,《华尔街日报》 网络版刊登的一篇名为“ChinaCopper Trader Missing”(《中国铜交易员失踪》)的文章,使“Liu Qib鄄ing”一夜之间为全球瞩目。 其时,很多 中 国 媒 体 甚 至 都 不 清 楚 “LiuQibing”到底是哪三个字,以至于不少报道写错了名字。人们从身边有限的线索、甚至不惜远赴英伦去探询刘其兵的底细,但这位“说话不多,很多时候,就是你路过他身边,他都不会跟你打招呼”的神秘交易者为人知之甚少,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交易员看来,“刘是一个非常自在、随和、财富不外露的家伙”;在他的中国同行看来, 刘的沉默寡言与深居简出,表明了他具有“干大事”的禀赋。“

  他可以说是近两年全球最出色的交易员,因为是刘其兵首先发现并最终制造了期铜的这轮超级牛市”,一个来源不明的评论如是说。

  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也许是个无解的命题。 但显然,对于 1994年 3月进入国储局,1995 年即获得难得的机会去伦敦金属交易所实习半年的刘其兵来说,他不仅在仕途上一路平坦,其不算长的交易生涯也可谓堪逢盛世天堂。根据《财经》杂志的报道,1997 年 7 月,国储局同意刘其兵所任职的国储调节中心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刘被授权为国储调节中心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开立交易账户的交易下达人。 自1998年始, 国储调节中心通过LME进行自营期货业务,并在英国标准银行、AMT 等期货经纪公司开设了多个期货交易账户,具体工作由刘其兵负责实施。 仅仅1年后,铜市开始触底,并慢慢回暖。

  据报道,刘其兵在这轮牛市启动之初就开始积极做多, 从铜价 1000多美元到3000美元期间, 他做得非常顺手, 瑞银集团伦敦金属分析师Robin Bhar 向 《财经》 表示,在2002、2003年间,当铜的价格还在每吨1600美元时, 刘其兵曾买入现货运到中国; 在2004年铜价涨到每吨2800美元时,刘将其卖出,获利颇丰。

  而刘其兵更擅长的是在上海期交所与 LME之间做反向套利。 尽管上海期铜一直是跟随 LME 走,被称为“影子市场”,但两个市场之间每吨有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价差, 因此这种套利行为较为普遍。 由于国储局强大的现货背景, 刘的一举一动更使跟风者众,因此,据称一度“国储调节中心在国内市场获利超过 7亿元人民币”。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