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期货

铜市再燃基金大战

2009-01-21 09:14:00    作者:孙敏涛   来源:招商期货  

    1月份以来,尽管宏观面低迷及库存不断增长,但铜价仍保持强势,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指数基金大幅增仓。然而相关数据显示,非商业(传统商品交易顾问基金即CTA)净空单也接近历史最高点。铜市再次上演指数基金和CTA基金之间的PK。
  CTA基金净空单近历史记录
  1月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继续恶化,尤其是欧元区11月失业率达7.8%,美国12月数据达7.2%,预计高企失业率将会继续压制欧美消费需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11月份6个月领先指标显示,主要发达国家 (G7)领先指标11月降至93.3,较上年同期下降7.7点,也低于10月修正后的94.8,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11月份领先指标分别为136.6、144.8、167.4和283.4,比上个月下降1、6.3、1和6.4点,显示了至少到今年5月全球经济都将继续恶化。
  近期国际上一些大金融机构在4季报公布之际负面消息不断,公开报道显示德意志银行预估第4季亏损高达48亿欧元(63亿美元),花旗集团4季亏损83亿美元,并继续寻求出售资产,美国银行要求政府注资200亿美元,并担保1180亿美元资产,以协助该公司并购美林及防止金融危机扩大。
  在不断恶化的宏观基本面下,伦敦铜库存尤其是在美国的交割库库存也在不断上升。截止到1月20日,LME铜库存达409100吨,时隔五年再次突破440万吨关口,仅在1月份就增加6.9万吨。
  面对如此低迷的基本面,CTA基金净空单不断在COMEX铜上增持净空单量。最新CFTC报告显示,截止1月13日CTA基金净空单达到23106手,比2008年末增加了3661手。
  指数基金继续看好后市
  据公开报告显示,美国两大商品指数——标普高盛商品指数和道琼斯AIG商品指数在上半月都上调铜持仓比率,从而带动了铜价上涨。
  以后者为例,道琼斯AIG商品指数从1月6日开始调整仓位,到1月15日结束。具体而言,该指数基金将铜的仓位比率从2008年年底的4.5%提高到7.3%。上一次该指数基金调仓发生在2008年8月13日,仓位比率为7%,指数基金调高铜的持仓比率即表明其看好远期铜价。
  该指数基金2008年3季度末持仓规模大约有350亿美元,4季度下降30%。这样如果不遭遇明显的赎回或者购入,预计2008年年底该指数基金规模大约降至245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将铜的持仓比率提高2.8%,大约会给铜市带来6.86亿美元买单,这与摩根大通预计的6.34亿美元的买量相仿。说明该指数基金在2008年4季度爆跌当中总体仍保持稳定,没有遭受大规模赎回。
  指数基金可能再度胜出

  CFTC从1986年开始公布期货交易头寸报告,2007年才开始单独公布指数基金持仓状况,但直至目前公布的指数基金持仓状况仅限于农产品。在总体头寸报告中,CFTC将指数基金和商业套保盘都归在“商业头寸当中”。
  商品指数基金在本世纪初才开始成立,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商品指数基金在成立初期就展开了与传统的CTA基金的对决,并且取得明显胜利。铜方面,2001年11月份CTA基金净空单达到了历史最高位—26769手,随后在铜生产商集体减产作用下,大幅斩仓成就了前一轮牛市大底。2002年10月和2007年2月CTA基金在COMEX铜市场上净空单超过2万手,随后都迸发了一轮斩仓盘,最终造成铜价阶段性大幅上涨。
  目前CTA基金净空单再次超过2万手,但铜价却在指数基金调仓行情结束之后仍然保持强势。从操作手法上看,CTA基金存在止损理念,操作更为灵活,当然资金实力也相对薄弱,一旦做反,止损非常坚决。指数基金则非常稳定,止损动力几乎没有。
  行情上预计春节后,各国政府救市行动,尤其是在通讯、交通、电力和汽车行业的救助与投入上将会在2-3月份给铜消费带来实质性买盘,加上目前市场资金充裕,中国库存依旧紧张,市场继续上涨可能较大。预计这次对决终指数基金再度胜出可能性相当大。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