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31 09:00:00 作者:金士星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金士星 上海报道
即将过去的8月,国内商品市场上多个品种经历了空前的“大起大落”:短线资金炒作在放大波动幅度的同时,玉米和白糖等的成交量也创出了数月来新高;棕榈油和螺纹钢单月成交量甚至刷新了历史记录。
除了商品市场部分品种自身的供需因素外,8月股市大幅下滑也成为商品市场影响因素之一。风险资产估值不断上扬以及国内资金面微妙变化使得投资者认为市场积累的风险正在加大,从而增强了市场获利回吐意愿。但有分析师认为,从全球联动的商品市场来看,经济复苏预期对于商品价格仍将给予支撑。
股指下滑带动商品回落
截至8月28日,上证指数在本月的跌幅已超过6%,创出了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与此同时,商品市场整体价格在经历了7月快速上扬后,8月暂时失去方向。文华商品指数显示,在8月13日触及了161.57点的去年9月以来新高后,其后四个交易日即回落至150.92点,这是7月末以来的新低。此后,商品指数再次缓步上扬。
此间,铜价仍保持强势,本月至今累计涨幅超过了17%。玉米和白糖成为本月最受追捧品种,投资者对供应面的担忧推动该两类品种价格8月涨幅超过7.8%和17%。而多数品种在经历了月内波动后也很可能以上涨态势结束难忘的8月。
在本轮资产价格上扬过程中,股指和商品市场联动已成为常态。低成本资金流入市场使得包括股票和商品在内的风险资产均受到追捧。有分析人士认为,股指和商品市场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投资者认为国内资金面可能发生变化。
目前市场对于8月国内信贷增速放缓的预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有消息称,整个银行业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000亿元左右,其中四大国有银行约为1000亿元。这将有可能使整个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远低于7月的3600亿元和今年上半年的月均逾1万亿元的水平。而与此同时,A股沪综指和深成指本年以来至8月初的涨幅已分别超过88%和111%,未来资金面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于股市整体估值风险的担忧。
而与国内股市所经历的情况不同,海外股指却保持了相对强势,美国三大股指在上周五盘中再度刷新年内新高纪录,并使得主要商品市场如有色金属和能源价格保持了相对稳定。一家投资公司高管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股市“内冷外热”及外盘商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使得国内投资者在目前条件下更愿意选择短期交易。因此,当东北玉米产区和南方甘蔗产区出现威胁未来供应的天气状况时,引来了大量资金短期炒作。
经济复苏预期
仍将助力商品投资
在国内股指下滑的同时,多数商品期货价格在8月末已经恢复或超越了7月份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品市场更为良好的内外盘联动。而在全球联动的商品市场中,对于经济复苏预期的炒作仍在继续。
上周四美国公布第二季经济萎缩幅度仍小于预期,在此同时,最新的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延续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开始回暖的预期。尽管周五公布的密西根大学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65.7,创4月以来最低。但同时公布的美国7月个人支出却维持增长势头。尽管缺乏十分振奋人心的数据,但经济数据整体稳定维持了股市和商品市场估值。
投资者信心成为支持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有色金属市场上,尽管目前LME铜库存已达到6月以来最高水平。不过上海有色网的市场调研报告认为,铜市场仍未出现转势迹象,看多气氛依然浓厚,欧美宏观经济数据主导铜价。经济复苏希望的增加能够再次提振铜价。
能源市场较为类似。德意志银行首席能源经济学家Adam Sieminski认为,目前市场首要驱动力是经济复苏预期,宏观经济状况并不会陷入上世纪30年代时的萧条状况。
农产品市场中,尽管价格与宏观经济状况相关度较低,但基本面状况却给了农产品投资者更为明确的指引。天琪期货研究员于瑞光分析认为,国内双节临近,市场预期养殖企业集中备货会拉动现货需求,油厂挺价意愿较高。同时国内养殖市场有序恢复,终端产品需求走好提振补栏,猪肉价格连续9周处于回升走势,生猪盈利水平普遍好转,肉鸡和鸡蛋价格延续偏强走势,同时北方玉米作物区旱情严重带动玉米价格上扬。总体来看,养殖业复苏及节日效应有望使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保持震荡偏强格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