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9 09:25:00 作者:游石 来源: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游石
吉林是我国第一大玉米主产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14%。但自6月份以来,东北地区出现了干旱天气,其中又以吉林和辽西地区的旱情严重,预期这将对正进入收获期的玉米产生很大影响。近日,记者随大连商品交易所和数家期货公司调研小组一行,来到吉林玉米主产区实地摸底。
第一天,小组从长春出发,沿102国道向南行驶,途径公主岭、梨树,前往四平。梨树和公主岭隶属于四平市,整个四平玉米产量占到吉林23%左右。
小组首先来到距长春市区20公里的范家屯村,进入田间采样。记者注意到,由于近期人工降雨的原因,地表土壤未发现明显裂痕,但玉米生长情况并不理想。根据现场测量数据,该田块垄距为70cm,1平米有8-9株植,株高225cm左右,玉米棒长约20cm,“瞎尖”情况较为严重(玉米棒顶部颗粒干瘪),约占玉米棒长三分之一左右,且颗粒饱满度不够,预计减产约4成。
随后,小组乘车向南,来到梨树双马架村。田间采样数据与前者较为接近,但走访农户了解到的情况似乎更为严重。据当地农民反映,今年从7月19日开始至8月18日的三伏天,一月时间基本上没有下雨。而玉米的灌浆期集中在农历6月中旬到7月初,正好对应于7月底到8月中旬。严重干旱导致灌浆不充分,是造成今年减产的主要原因。并且,这次减产还可能是历年之最。当地玉米产量从去年每垧地2万多斤左右(折合为亩产1333斤,15亩为1垧),减少到每垧地8千多斤左右(折合为亩产533斤),减产幅度达到5-6成。
第三站进入梨树郭家店。测量植株高约220cm,玉米带壳长20cm,剥开后发现“瞎尖”情况明显,甚至低于前几个考察点。同行考察的期货公司专家估计,越向长春以南,旱情越严重,减产数量会越大。在田间小道上,小组碰到一背新玉米杆的农民。他说,今年他家玉米可能只能收4成,很多长势情况不好的玉米,他干脆不等收获,提前砍了喂羊。
当日最后一站在四平郊区,记者看到,由于地处洼地及种植条件较好的原因,该地块玉米生产情况与之前看到差异很大。玉米植株高265cm,颗粒数比较饱满,没有“瞎尖”现象。
当天考察结束后,考察小组一行返回长春。根据对第一天走访地区农民调查表汇总,玉米成本方面,忽略人工和机械费用,每亩地大约投入600元,每斤玉米的种植成本估算为0.60元;单产预期为500-700斤/亩,较去年普遍800-900斤/亩水平明显下降;减产幅度,乐观认为可能在30%,悲观认为将超过60%;价格方面,虽然看好行情,但是由于12月底将归还贷款,不得不出售大部分玉米,希望售价能维持在每斤0.85元以上。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