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期货

供应依旧过剩 期铜仍难突围

2009-10-15 09:00:00    作者:金士星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4日国内现货价格继续下跌,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1#铜报收于48600-48700元/吨,下跌325元,贴水130元/吨-贴水30元/吨;上海有色金属网1#铜48650-48900元/吨,贴水100元/吨至平水,均价48775元/吨,下跌250元。

  有分析认为,我国9月份进口数据显示,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国内铜需求有所增长。但目前供应整体过剩局面仍未完全改变,使得未来铜价仍难以摆脱“震荡市”。

  不同于此前市场人士的悲观预期,海关总署14日公布的9月精炼铜进口出现意外上升。这使得日内沪铜摆脱了隔夜海外铜价下滑的不利影响,并带动其他品种同步上扬。

  萎缩三个月后首次回升

  海关总署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9月进口未锻造的铜及铜材399052吨,环比增长23%。这是过去两个月以来,中国精炼铜进口量首次环比增长。此前有分析人士预计,受不利的内外盘比价影响,中国9月精通进口量将下滑至30万吨左右。海关数据还显示,中国1-9月累计进口精炼铜3367072吨,同比增长77%;9月废铜进口41万吨,环比增长4.5%;1-9月累计进口299万吨,同比减少32.6%。

  精炼铜进口意外增长带动了14日国内期市有色金属整体上扬。截至当天收盘时,上期所铜期货成交最活跃的1001合约报于49100元/吨,上涨0.51%;沪铝期货1001合约收报14970元/吨,上扬0.13%;沪锌成交最活跃的1001合约收盘上涨1.22%,报于16170元/吨。

  整个9月,沪伦两市铜价比值维持在7.9至7.65附近,对精炼铜进口商而言,这并不能带来盈利。中信新际期货梁海三认为,这显示中国对于铜原料的真实需求正在回升,并已经超越了套利交易对于铜进口量的引导作用。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9月铜进口增加也得益于部分大企业提前点价。因为不少企业均通过长单确定年度铜采购总额,而当企业认为铜价有可能上扬时,会采取提前点价措施,增加当月采购量。

  上海有色网在国庆中秋长假前对国内铜加工企业的调查显示,9月最后一周下游企业没有明显备货行为,采购量未见放大。但采购意愿与价格的关联性明显,当铜价处于相对低位时,市场买盘表现活跃。

  供应状况隐含波动风险

  9月铜进口增加带动14日有色金属期货整体上涨。但现货市场反应相对平静,现货供应充足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变。这使得铜价前景仍面对不确定性。

  14日国内现货价格继续下跌,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1#铜报收于48600-48700元/吨,下跌325元,贴水130元/吨-贴水30元/吨;上海有色金属网1#铜48650-48900元/吨,贴水100元/吨至平水,均价48775元/吨,下跌250元。

  上海有色网长假前调研显示,9月铜冶炼企业整体开工率为85.0%,环比上升4.3%,同比上升8.9%。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冶炼企业开工率高达99.4%,意味着大型铜冶炼企业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这与临近年底,企业为保证完成计划产量而加大生产力度有关。同时,小型冶炼企业开工率环比8月增长明显,国产铜供应量增加显著。

  上期所铜库存在9月中旬涨至10万吨高位后,近期已经下降了近一万吨,到89822吨。LME铜库存在大幅持续上涨之后也开始基本稳定在34至35万吨左右。

  上海中期分析师蔡洛益认为,国内企业铜消费在四季度有希望继续增长,主要经济数据回升能够支持这种预期。与此同时,如果铜内外盘比价没有明显回升,国内铜库存也很难继续出现显著增长。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