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4 10:00:00 作者:中财 来源:江南时报
购新房搞家庭装修,是百姓人家的寻常事儿。有关专家提醒,国家目前没有统一的家庭装修报价标准,一些装修公司借机在报价上设置预算陷阱。现列出以下欺诈方式,希望引起广大消费者警惕。
一是化整为零。一些装修公司把一个报价项目分为多个单项来报价,如将墙漆工程分成底漆、面漆等小项,每一小项看上去价格都不高,但加起来却高出“一大截”。
二是大数小报。把本来数量很大的项目故意少报,这样就会把总报价压下去,故意将预算表做得合乎消费者的期望,结算时却称当初的报价为基本价。
三是该报不报。在预算中故意漏掉一些装修必有的固定项目,如改扩门时,必须做的砸墙项目;做地热时,必须做的原暖气拆装工程等。由于预算事先不做,施工时又不得不进行,装修公司就达到了“坐地加价”的目的。
四是故意乱报。故意把一些已经淘汰的工艺或做法写进预算中,业主不接受,必然要提出修改,一旦修改,装修公司就要“坐地加价”。
五是重复计算。做预算时,故意混淆计量单位,把一些项目的算法改为不常规的算法,掩盖重复计算的真相,致使结算时总价成倍增加。如计算墙面涂料面积时,将要拆除的和改其他装饰的墙面一并计算,重复计算总价;改电项目时,按电线管路长度报价,实际却按管内电线的长度计价,如果管路里面有3根电线,总价就要翻出3倍。
六是不标明细。有的装修公司在报价中故意突出工艺做法,却把主材模糊化,而实际施工中才提出主材选择方案,进而随意提价。
七是笼统报价。多发生在简单家装工程中,故意笼统报个价,而在实际装修中,却派生出多个“不在报价内”的计价项目,令消费者大花冤枉钱。
八是工艺修正。在合同中约定工艺价格后,装修人员施工时常以原工艺不合适,不如某某工艺合适为借口,诱使消费者改变原工艺,以达到比合同约定的工艺更省钱、更省工的目的。然而,在结算时,仍按原约定计算总价。
针对上述情况,专家们建议消费者:一要邀请专业或有装修经验的人士协助审核预算表;二要与装修公司签订“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保证预算效果完全实现”的书面合同内容;三要按照上述提示的各种情况与装修公司做法对号入座,同时要求装修公司签订书面保证,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