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信托

信托公司上市热潮将到来

2008-08-05 11:22:00    作者:张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在盈利模式转型滞后,创新业务发展迟缓的背景下,市场对信托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与是否能持续存在担忧。显然,信托业的现状不支持信托公司争相上市的热潮出现。

  ST玉源近日公告称,以新增股份换股合并北京信托一事已获银监会原则同意和证监会有条件通过。这意味着继中信信托之后又一家信托公司将借壳上市。

  上市道路上波折多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信托公司的上市道路较为艰辛。不同于之前的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北京信托此次重组ST玉源是意义不同的借壳上市,沪深两市由此将多一家上市的信托公司。此外,江苏信托、北方信托、联华信托、吉林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也意图通过借壳方式上市,中海信托、重庆国投和国联信托等3家信托公司则表现出IPO意向。然而,较之银行、保险公司及券商,信托公司上市的难度相对较大。业内普遍认为,管理层对信托公司上市采取更谨慎的态度,百瑞信托借壳ST得亨受阻就是一例。

  北京信托2007年实现净利润20388万元,较2006年的7876万元增长158.86%。该公司2007年实施了重组,由威益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9.99%,成为首批外资参股的信托公司。

  不过,信托公司上市道路已有的曲折,让市场看到了该行业的软肋。到目前为止,“夭折”上市道路的信托公司有多家,ST玉源的重组此前还传出联华信托欲入主,中信信托宣布借壳以来重组方案数次延期。就已上市的信托公司来说,也称不上绩优。陕国投早在1994年上市,其业绩并不让投资者称道,2006年和2007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283元和0.2033元。

  好时机也是坏时候

  信托公司上市遇到了一个好时机,但也碰上了一个坏时候。有利的是,信托公司的盈利较几年前“脱胎换骨”,去年进入最佳状态。问题则在于,信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让人不放心。一方面,信托公司自有资金大量投资股市,股市收益的波动很敏感。另一方面,大量信托计划投资于股市,股市低迷将导致产品销售遇冷。统计显示,2007年,国内发行的582只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其中证券投资的占比高达43%。

  中泰信托在年报中承认,如果股市行情持续转淡和低迷,隐含风险将逐步显现,不仅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波动及亏损,而且短期内信托公司盈利将受重大影响。

  信托公司业绩“过山车”已初见端倪。去年净利润在业内排第三位的中诚信托,上半年爆出巨亏3.17亿元,而去年全年该公司的净利润为9.31亿元。“成也股市,败也股市”,中诚信托去年因自营证券取得了巨额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高达10.9亿元。据半年报披露,亏损主要由公允价值变动引起,截止6月底,中诚信托持有的证券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6050万元,巨额浮亏导致营业收入亏损60524万元。

  中诚信托的亏损,在信托业内尚是个别现象,但信托业受到熊市冲击已不可否认。股市走熊对信托产品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6月份,证券投资类集合信托产品继续减少,当月只发行了11个,发行规模6.7亿元,较上月分别减少9个和3.65亿元。而在去年6月份,证券类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多达42个,发行规模为100.67亿元。

  证券信托跌至冰点,使集合信托产品的整体发行规模大幅萎缩。去年6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为115.21亿元,证券类的占比达87.38%。到了今年6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量跌至42.75亿元,同比减少了62.89%。

  在盈利模式转型滞后,创新业务发展迟缓的背景下,市场对信托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与持续存在担忧。对那些准备上市的信托公司来说,业绩的忽好忽坏,不是一件好事。若借壳上市的中途发生业绩“变脸”,更是难以一帆风顺的致命伤。显然,信托业的现状不支持信托公司争相上市的热潮出现。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