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6 10:39:00 作者:马庆圆 来源:中国证券报
银监会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证券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可谓立竿见影,近两周这两类信托产品的发行迅速降温,分别只有一款新产品推出。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转冷,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短期来看,扩大内需巨额投资方案带来了新的机会。”业内人士表示,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吸引高端客户,将成为信托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昔日明星变强弩之末
2007年开始的大牛市让证券投资类产品在信托中独占鳌头,2008年的紧缩政策又让房地产类产品在下半年火爆异常。但随着股市持续调整以及房地产市场风险渐增,这两类“龙头”产品风采不再。普益财富研究报告表明,10月份证券投资类产品共发行14款,募集资金2.36亿元,而该类产品在去年同期发行了39款,募集资金27.79亿元。房地产类信托方面,在9月份达到新发16款产品的峰值之后,10月该类产品发行11款,环比下降31.25%。
如果说10月份证券、地产类信托发行进入拐点,那么11月份就有可能是“硬着陆”时期。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新发行的43款信托理财产品中,证券投资类和房地产类产品分别发行14款和13款,二者占比达到62.79%。而在11月前三周12款新发产品中,这两类产品仅分别发行2款和3款,占比不足产品总数的50%。
针对近期信托产品的发行低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李双红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银监会严格风险控制,加强产品审核。这一方面可能使部分产品发行日期推后,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发行门槛。另外,由于接近年底,信托公司忙于结算等事务,导致新产品发行减缓。
“证券和房地产类产品的黄金期已过,过度发行此类产品只会给公司的未来业绩和声誉带来不利影响。”业内人士认为,信托公司应根据市场变化和政策走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多为投资者提供稳健收益品种。
基建产品面临新机遇
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布的巨额投资方案中,信托公司似乎看到了明年的发展重点——基础设施产品。
“与中央政府不同,地方政府是不能通过发债来获取资金的。业内很多公司近来都在研究如何利用信托平台,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牵线搭桥。”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国家宏观政策已发出明显的借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信号,这激发了信托公司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倾斜的热情。“地方政府可以用国有企业的名义设立信托,为建设项目募集资金。”
借助信托平台,地方政府可以解决部分投资项目的资金短缺问题。例如,重庆市近日推出了60亿元的危旧房改造信托,利用银信合作方式,解决危旧房改造中购置和建设拆迁安置房的资金问题。具体合作方式为:银行发行理财计划并将募集的资金交付给重庆信托,由重庆信托对市地产集团和园林投资公司进行增资,再通过渝富资产公司回购股权实现资金退出。
“全球经济下滑,很多行业受到冲击,投资风险加大。但是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得基础设施类产品在近期集合理财产品中一枝独秀。”用益信托研究员尤斯表示,此类产品在运用方式上以贷款为主,而且由于政府的参与,产品成为有较好信用的投资标的。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投资额巨大,且需要专业管理。专业化管理的信托资金介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管理的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并能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