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债券

期待加快交易所市场创新步伐

2008-08-25 09:20:00    作者:马宜敏   来源:和讯网  

    据有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债券融资首次超过股票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的53%,而此前该比例仅在10%左右,这是否也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的债市仍是新兴的市场,在国债和企业债两大主流市场,大部分还是央行及政策性银行发行的票据,基本上没有其它的衍生债券市场。公司债正处于起步阶段,实际金额与国民经济GDP相比还是很小的。而一个比较成熟的债券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主要推动力除了国家债券以外,以企业发行的不同种类的长中短债项占据重要地位。发行人本身的评级级别也是多元化的,在中国企业债的发行主体目前还是评级较优秀的那部分企业,如果以后某个时候,非投资级的企业也可以发行债券,那就是中国债券市场进入了一个可以与股市媲美的发展新里程。

  事实上,各类债券的上市,犹如一个金融产品百货公司,让投资者能从容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今年8月份以来,交易所信用产品市场出现了普涨局面,无担保高票息公司债、无担保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交易所企业债均出现大涨局面。与此对应,银行间市场的信用产品(如短融、中期票据、企业债)则价格相对稳定。我们认为,交易所信用市场的普涨局面既有博弈政策面重大变动的因素,也有交易所市场特定的股债资金转移的因素。

    未来的债市是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联动和互补,既有柜台交易也有网上交易,从而进一步活跃债券市场。比如,近期涨幅较大的交易所信用产品主要是一些高票息券种,而这些高票息债券的大幅上涨是投资者资金流入所致,股市的持续低迷使得部分资金开始流向交易所高票息信用产品市场,股债资金的转移迹象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看,交易所公司债券已经带有一定的股票运行特征,交易的不断活跃是债市走向创新的人气因素。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政府要求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债券市场后,这个市场就处于相对弱势,前几年的国债回购风波更使其走入低潮,而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央行的强力支持下发展迅速,短期融资券和次级债的推出更使银行间市场充满活力。如果让市场选择,就像国债跨市场发行一样,企业不一定完全选择交易所债市。目前对于交易所债券市场有利的是,政府鼓励公司债在交易所发行,央行也叫停了公司债的替代产品—中期票据。然而,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一级交易商主要是券商和基金,占债市投资总量比重60%以上的银行及保险公司因担保问题在投资公司债上受到制约,而券商的资本实力远不及银行和保险公司,今年以来已成立的16只债券型基金募集总份额也仅为673.518亿。因此,对交易所债券市场来说,目前急需扩大需求方的力量。

  从长远来看,主管部门需要协调其他金融管理机构,研究银行和券商参与交易所市场的限制问题。但这项工作不容易一下子做好,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借鉴股市经验,通过推动偏债型基金和券商理财产品的发行来达到增加需求方资金的目的。比如可以通过增加特殊通道等措施,加快这两种产品的发行。另外,可以借鉴银行间理财产品报备制的做法,对券商理财产品的发行也改为报备制或注册制,以提高发行效率和市场灵活性,增加公司债产品的市场需求。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