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7 09:49:00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合适的时机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央行昨日起再次祭出中期票据。
消息人士称,迫于救市压力,此前在中期票据发行上有分歧的部门统一了意见,使得中期票据恢复发行获得国务院同意。
此前央行在4月份高调推出的中期票据,仅仅两个月之后便被暂停。两个月1190亿元的发行额度,让公司债和企业债望尘莫及;而同样的债券性质品种在不同市场以不同标准发行,也让中期票据备受质疑。
消息人士透露,4月份的中期票据启动之后,国务院曾下文征求各部门意见,而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的不同意见,直接导致了中期票据的暂停。
不过,企业强劲的需求以及央行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用心,成为中期票据“复出”的重要动力。
合适的时点,国资委为央行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理由:作为三大救市措施之一的“国资委支持央企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了令央行为之一振的“融资需要”,在信贷资金明令不得买卖股票的规定之下,中期票据成为最现实也最高效的一个选择。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还有短期融资券、企业债以及公司债,其发行的主管部门分别是央行、发改委和证监会。其中,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企业债可以在银行间和证券所两个市场进行交易,而公司债只能在证券所市场交易。
“虽然没有想到央行会明确表示支持大型权重股上市公司发行中期票据并回购股票,但业内还是早就知道中期票据会再发。”一位从事债券承销的券商人士昨天对记者表示,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多家发债主体在首期发行之后,注册额度都还没有发完。
光大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刘珺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就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企业对于发行中期票据的意愿一直比较强烈。“除了大型央企之外,一些地方的国企也对中期票据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
刘珺表示,作为中期票据的承销机构之一,光大银行曾多次建议央行能尽快恢复中期票据的发行,一方面银行掌握着大量的企业资源;
另一方面,虽然很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的方式来融资,但毕竟交易所市场容量有限,投资主体也比较单一。
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规模上而言,中期票据推出对公司债和企业债短期可能影响不大。由于中期票据的发行对象、发行标准比企业债、公司债宽松很多,投资者也不受“担保”约束,中期票据的发行受到企业热捧在意料之中。
“但同样的品种,执行不同的标准,对债券市场的制度化建设是不利的。况且它的投资者对象以银行为主,并没有把风险分散到非银行体系,从本质意义上讲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直接融资。此外,公司靠发行债务融资来做股票投资,在一个下跌的市场下,债券投资的风险加大,究竟有多少企业靠发行中期票据来回购股票还值得观察。”
他表示:“救市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以抛弃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代价。”他个人认为,从理想角度而言,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最好能统一发行和监管标准。
昨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还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9家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名单。分别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杭州市商业银行、武汉市商业银行、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摩根大通以及国开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