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0 09:51:00 作者:贾壮 来源:证券时报
在全球金融稳定岌岌可危和国内实体经济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央行终于再次出手,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的这一举措完全符合外界的预期,这在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当中是比较罕见的。作为能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货币政策,理应在操作当中体现充分的灵活性和预见性,应该说,中国央行昨日出台的政策既非常及时,又非常必要。
全球市场的动荡不安决定了出台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连日来,全球股票市场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暴跌走势,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国内市场近期在外围的动荡中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潜在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尽管此前相关部门出台了有力的救市政策,但继续出台政策缓解国际环境不利影响还是非常必要。
将中国央行降低两率的举措放在全球视角观察可以发现,全球央行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的迹象较为明显。在中国降息的同时,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纷纷出台降息举措,这之间应该存在着国际协调的因素,同时也说明中国央行正在践行与其他国家共同维护金融稳定的承诺。
放松货币政策当然并非应对短期金融动荡的治标之举,更重要的考虑应是通过放松银根保持国民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央行在一个月内两度调低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使外界对于货币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充满期待。
金融危机影响的不仅仅是金融市场稳定,从近期西方市场的运行态势来看,金融危机呈现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态势,一旦金融危机演变成为经济危机,其破坏性将非常严重。事实上,外需疲软带给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下半年以来出口增速显著降低,而随着危机的扩散,这种下降的速度还会更快。
中国的内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长期拉动经济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疲态尽显,首先表现为企业的投资意愿减弱,同时发挥支柱作用的房地产投资也明显受到房价波动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会持续较长时间。消费方面曾被寄予厚望,近年来消费增长也的确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然而消费行为对经济周期非常敏感,在资产市场萎缩的同时,要想大幅度提升消费并不现实。
货币政策需要相机而动,进行反周期操作,在所有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都存在隐忧的时候,放松银根理所当然。银根的放松将会对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短缺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资金成本的降低有望刺激企业的贷款需求和银行的放贷冲动,对于解决企业资金短缺和拉动投资增长都会产生正面影响。
刺激经济增长的任务显然无法单独依靠货币政策来完成,货币政策只能为后续的政策调整赢得时间,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为了继续刺激经济在软弱的外部环境中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目前亟需在财政政策方面做出调整,比如调整出口退税和降低个人所得税负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该及时出台。另外,财政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仍然需要增加。
在为政策调整及时有效击节叫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在失衡中增长是无法维持的。长期以来,外需拉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种模式极易遭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此次次贷危机影响下外需放缓即为明显的例子。因此,调整发展模式已成当务之急。国内“吸收”不足是寻找外需的原因之一,要想减少对外需的依赖,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尽量降低国内储蓄率,努力增加国内的消化能力。中国国内广阔的市场一向被寄予厚望,但刺激内需却并非朝夕之功。储蓄率过高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除了东方国家的储蓄传统之外,社保体系不健全、就医和入学压力过大、收入分配欠合理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效刺激内需仍需多方努力,唯此才能保证经济转型的平滑和顺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