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9 09:31:00 作者:张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由每周发行变为隔周发行,是否意味着一年期央票未来也会像三年期央票一样渐渐淡出市场,乃至停发?
央行日前发布通知,为加强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决定隔周发行一年期央行票据,本周暂停发行。此前两周,一年期央票的发行已经显示出几分“异象”:10月14日央行出乎意料地将600亿元一年期央票发行招标利率下限设定在3.70%,意味着此次发行实质上演变成一次数量招标发行。当时二级市场一年期央票也受此影响,下降到3.50%左右。
“这符合我们多期报告的判断,一年期央票正逐渐缩量,发行利率可能不断下降,最后直至停发。”兴业银行(601166)资金运营部债券分析师徐寒飞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即已作出上述判断.
他认为,央行发行央票的目的是为了对冲流动性,理论上是紧缩政策的一部分,但是在金融和实体经济都出现下降势头的情况下,央行可能改变公开市场操作模式,最终一年期央票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有象征性地发行,但是利率已经无法代表市场需求,而数量也可能只有几十亿。”徐寒飞认为。
今年下半年,央票期限结构发生较大的调整,7月央行停发了三年期央票,并重启6个月央票的发行。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也略显变化,在一年期央票显现出缩量发行的同时,21天和28天正回购规模在近期有所上升。Wind资讯数据显示,9月和10月有数次回购交易量分别达到500亿元和600亿元,这样的规模在今年4月之后并不多见。
徐寒飞认为,央行有可能改用更为短期的工具来回收流动性,以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一位债市研究人员也表示,今后回购将对一年期央票起到替代作用。
实际上,央票诞生至今,其历史并不长。2003年之前,公开市场操作集中于以国债为主的现券买断和回购操作上,然而由于央行所持有的债券存量有限,以至于陷入“无券可卖”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央票才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曾在一次演讲中对央票的出现做如下评价:即央行实现了在保持其资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其自身负债结构调整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从而实现了反周期的货币政策调整的积极效果。
“如果经济继续下行,顺差不再像现在这样令人乐观,稳定在当前的水平甚至有可能减少的话,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必然要求增加一定的货币供给量。如果出现明显的经济下滑,还需要更多的货币投放。”兴业银行(601166)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鲁政委说。不过,他预期,今年以内一年期央票可能还不会“全身而退”,“但到明年就不好说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