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0 09:18:00 作者:衡道庆 来源:上海证券报
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这十大举措力度大,出手快,发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以投资为例,中国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7万亿元,而这次新安排的扩大内需投资规模到2010年底仅两年多时间内达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综合各方专家判断看,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大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中国经济存在下滑的风险。此时重新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是应时之需、必要之策。
这次也是中国10多年来货币政策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经济中呈现的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意味在货币供给取向上进行重大转变。
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是基于政府对当前通胀已经得到控制,但与去年相比,当前防经济下滑和通缩已经成为首要任务的判断。”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解学成表示。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一次货币政策的转向,体现了政府对目前的形势比较担心。首先是国际经济没有看到底,尽管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从目前各国的数据来看,经济下滑的趋势还没有止住。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现在是以发达国家为首,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把自己的内需拉动起来,在短期内要保持经济相对较快的发展。
近两个月以来,央行三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以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已向市场明确传导出了“转向”信号。
对于此次中央明确提出货币政策转变为“适度宽松”,庄健认为,除已经在采取的措施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仍有一定的空间。他还提出,要特别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否则光靠放松信贷额度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适度推动某些方面的改革进程,例如农村金融等。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快速降息不会使得市场感到意外,并且存款利率可能降得更多。他预计年内存款利率将下降27-72个基点,贷款利率下降27-54个基点。另外,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大幅度地下调,定向票据也可能分批解冻。解学成则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应下调至10%。
不过,庄健仍然提醒说,适度宽松却并不能全面放松,他认为全面放松也是有问题的。他指出,虽然目前通胀不是主要问题,但如果沿用原来拉动经济的办法,未来还是会有通胀的可能性。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