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债市进入牛市下半场
2008-12-02 09:34:00 作者:吴亮谷 来源:证券时报
可喜的是本周第一个交易日,前期一直如影随行的谨慎心态似乎有松动迹象,由于可预期的大幅资金即将入场,加之上周获利回吐盘后投资者利润的实现,新的市场预期正逐渐形成,买卖双方昨日互有博击,早盘时段抛盘较甚,之后买盘渐多,并集中在5年期限以内买入意愿越显坚决。
昨日现券交易,央票两个月期的0801013成交于2.23%,半年期的0801046在2.13%-2.14%皆有成交,10个月期的0801106收盘2.05%,一年附近稳定收于2.06%,2-3年央票皆收在2.16%-2.19%附近,如17、35、47期央票在该区间皆有成交;国债方面,待偿10个月的080016成交于1.8%,两年半的080004成交在1.98%,4年半的080005在2.38%有成交,5年期国债080017早盘卖价2.41%被点,7年新债080022成交于2.65%,10年的080018在3%有多笔成交,080020真实成交在3.74%;信用产品方面,2.3年中电信卖价2.95%被点,相同期限的铁道一期中票卖价2.9%被点,2.9年的中石油真实成交于2.95%。 虽然市场走暖多少反映了投资者建仓信心的逐渐聚积,但资金再次大举入场仍未有明显迹象。历史情况看,上述信号释放很有可能通过一级市场完成。我们以国债发行简要回顾一下今年以来资金进入债市的几个触发时刻。
今年5月份之前,虽然央行三次调高了准备金率,但在宽松资金面支撑下,国债一级市场发行多数为市场轻松吸纳,投标倍数皆在1.35以上,最高达到过2.5的水平,这也带动了年初二级市场几个波段操作机会。但进入5月份以后,受CPI持续高涨的影响,市场加息预期高悬,令一级市场持续低迷,最典型情况是5月7日发行的30年长债几乎流标,投标倍数仅1.07,市场资金虽不至于太紧张,但对新债配置需求相当有限;情况在080007发行时有了变化的预兆,虽然投标倍数仍然不高(仅1.33倍),但发行利率却处于市场预期下限,而之后不久便形成了二级市场一次大约10BP的中长端下移,这是机构配置性需求开始回升的迹象;真正市场变化是在8月11日080013的发行,在多数机构不看好的情况下,发行利率处于预期下限,且投标倍数一下子从前期国债发行的低位上升,令多数投资者大跌眼镜,五个交易日后资金便开始大举入场,由此也启动了本轮的大涨行情。
笔者认为,本轮预期实现后大量资金观望乃属短期行为,但大量资金闲置是不现实的,因此进场买债是大势所趋,而一级市场很有可能再次成为引领市场变动的先行者,在目前一级市场较受冷遇的行情下应积极关注其回暖信号。日前,国海证券举办2009债券投资论坛。会上,业内人士表示,2009年债券市场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牛市进入下半场。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主要面临三大风险:出口需求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不可控调整风险和对财政政策的过度乐观。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形势,鲁政委认为我国将继续面临通缩压力。经济增速下滑与物价快速回落,预示着货币政策尚存巨大放松空间,这锁定了2009年银行间债市的整体牛市格局。但扩张性政策所引发的新债发行的不确定性,以及政策出台时点的超预期,可能又同时意味着未来的牛市并非一帆风顺,时点和波段的把握同样相当重要。 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谈到,美、欧、日的汽车同比增长率大幅恶化,失业率的上升过程仍然处在半山腰,G7国家的出口订单大幅下滑,美国利率创出二战以来的新低。而过往历史经验显示,大萧条时期均经历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尽管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可能快要出现,但尚需时日。近期国际经济的持续恶化使得中国面临比1997年和2001年更为恶劣的外部环境,微观主体的恶化程度在近10年从未出现过。中国的实际货币水平已经进入通货紧缩状态,人民币被动升值进一步加剧经济的下行趋势。而未来美元升值步伐减缓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复苏。
对于明年债券市场的走势,国海证券固定收益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永光认为,2009年债券市场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牛市进入下半场。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的持续走坏给债券市场提供了继续上涨的理由,也就是基本面支持债券收益率的继续下跌。但近期债券各期限收益率逐步逼近前期历史低点,这使得在空间上,2009年债券收益率的下降幅度将较2008年明显减少。
张元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