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债券

债券市场或面临“滞涨”风险

2009-03-10 13:01:00    作者:王辉   来源:中国证券报  

    尽管周一A股市场再度出现大幅下挫,但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债股跷跷板效应”却并不明显。昨日上海国债市场尽管成交量有显著放大,但避险资金的涌入并没有给指数带来大幅推高,上证国债指数仅小幅攀升0.05%。

  结合目前多数中小机构的观点判断,目前投资者对于债市的态度正逐步转向中性,有券商表示,债券市场在较长时间内面临滞涨风险。

  市场上行乏力

  周一两市A股再一次出现冲高之后的大幅下挫,午后部分场内资金再度显现出恐慌特征。而在此背景下,尽管交易所国债市场仍然延续了全日稳步盘升的态势,但指数却出现上行乏力的状况,而这也正是近期债券市场表现出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债登公布的1、2两月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以灵活性著称的基金公司在今年1月份持债数量出现拐点,当月基金净减持近880亿元,而2月份更是继续减仓1127亿元。与此同时,在保险机构方面,受股市回暖影响,尽管保险业在今年1月份保费净收入创下历史新高,但保险公司当月减持债券规模接近200亿元,创出近年来最大减持规模,而2月保险公司债券投资仍基本保持零增长态势。分析人士就此表示,尽管商业银行当前资金面极为宽裕,也存在较为强劲的配置需求,但机构间的显著分歧已经使得债市大幅涨升的可能性大大缩减。即使未来商业银行有大举买债的举动,市场仍面临资金涌入而价格难以攀升的“滞涨”风险。

  或长时期温和盘整

  国泰君安分析师林朝晖表示,今年以来债市主要调整压力来自于信贷出现急剧增长,一方面推动经济复苏、抑制降息空间,另一方面直接分流银行主力机构的可投资金,因此对债市基本面、政策面及资金面构成综合利空。而基金机构增股减债行为构成债市调整的直接导火索。林朝晖认为,信贷单方面增长受制于外汇占款增速放缓、外需持续低迷以及房地产市场继续回归等因素,难以推动投资及经济全局景气反转,因此今年将继续面临“保八”压力,央行也存在后续降息空间。同时CPI、PPI双双进入通缩状态将为债市提供重要支撑,因此债市并未到根本转势之时。

  分析人士表示,从2月份债券持仓结构数据来看,商业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力度构成债市企稳的主要动力。目前银行机构资金仍异常充裕,其债券投资规模有望稳中有升,因此债市可能进入温和盘整状态。不过也有机构强调,目前债市长期继续向上的根本趋势仍在延续。

  申万分析师屈庆认为,近期债券市场的格局仍旧是“基金卖、银行买”,但未来随着基金抛售力度的减弱,市场将逐步回暖。除此之外,屈庆还特别强调,本周即将发行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很可能将落在市场预期之下,该期国债的招标结果,将为中长期品种现券价格继续提供支撑。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