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 债券

09一二期储蓄国债冷落

2009-04-20 09:04:00    作者:时晔   来源:理财周报  

    工行建行光大:发售5天,额度刚过半。担心利率上调+通胀抬头

  传说中的抢购现象并未出现。4月15日,理财周报记者从工行、交行、建行、光大等几家承销银行了解到,2009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销售已过5天,销售额度刚过半。

  交行上海分行四川北路支行行长助理陈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投资者更倾向于期限更短的理财产品,同时担心利率可能上调进而造成国债收益率变相下降。但长期来看,国债可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国债利率比银行定存高0.4个百分点

  据悉,上述两期国债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国债。第一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为3.73%,最大发行额为350亿元;第二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为4.00%,最大发行额为150亿元。发行期都是2009年4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4月10日支付利息,2014年4月1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从票面年利率来看,这两期国债与银行同期限定期存款相比,利率高出0.4个百分点。以存入10万元为例,买此次发行的3年期、5年期国债将比同档定存利息收益分别多出1200元和2000元。

  根据财政部公告,国债提前兑取时,持有期限不满半年不能提前兑取;满半年不满2年,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6个月利息;满2年不满3年,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3个月利息;满3年不满5年,按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2个月利息。

  这两期国债以100元为起点按100元整数倍发售、兑付和办理业务,每个账户购买本期国债最高限额为300万元;实行实名制,不可以流通转让。投资者购买时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承办银行的活期存折(或借记卡)在承办银行网点开立个人国债账户,个人国债账户不收开户和维护费用,开立后可永久使用。

  据悉,这两期国债承办银行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行、北京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和北京农商行。

  购买国债着眼长期,重在配置

  虽然这两期国债票面年利率比银行同期定存高出0.4个百分点,但理财周报记者从各大承销银行网点了解到,此次国债销售并没出现以往的抢购现象。交行上海分行四川北路支行行长助理陈庆说:“这次投资者都抱有观望的情绪,担心利率有上调的可能性。”

  和讯网债券研究员马宜敏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国债扩容的威胁比较明显,尤其国债方面,通胀的预期对市场构成上行压力。”

  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创纪录的1.89万亿元,证实半年来强力刺激经济的政策效果显现。其中,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连续第四个月加速,远高于政府确定的17%左右全年目标。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04%。两者分别比2月提速5.11和6.41个百分点。M2增速创了历史记录——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表明此前一直困扰实体经济的资金紧张状况得到缓解。

  如此创记录的信贷数据,显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产生一定影响。比如4月份的CPI、PPI数据。根据4月16号公布的中国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3月份的CPI和PPI数据较2月份变化不大。不过他认为未来需要对通胀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惕。“在第二季度之内都不需要对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做出调整。”

  由是观之,短期内国债利率下行可能性较小。马宜敏说,“购买国债要着眼中长期,根据风险偏好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部分。”

  投资者短期“弃债投股”

  事实上,在此次电子式国债发行之前,3月16日发行的今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3年期和5年期的票面年利率也分别为3.73%和4.0%,但300亿的总额当日便销售一空。一个月不到,利率相同为何热情程度大减呢?理财周报记者发现除了投资者担心未来有利率上行的可能性外,还与近期A股强劲表现有关。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本打算购买3年期国债的林女士,最终被丈夫“阻挠”,“股市最近走势这么强,说不定会迎来一波行情,国债期限太长,这笔资金还不如留待等候其他投资机会”。林女士最终购买了一款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虽然年化收益低于国债利率,但流动性大大提高。此外,从3月16日到4月16日,上证综指从2100点攀登至2500点上方,创出一轮新高,股票市场的人气也随着股市的上涨而回暖。

  随着投资者“弃债投股”,债市目前也面临着一定压力。目前的信贷数据对债市而言属于中性偏空,马宜敏也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债市的机会在企业债,国债机会不多。”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追求资金的流动性,可以购买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或者投资于流动性更高的货币基金等,将此作为资产配置中低风险配置的一部分。喜欢债券投资的客户也可购买债券基金、债券理财产品,但它的收益未必高于国债。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