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富人生

朱新礼:推倒?那就重来

2009-04-01 14:25:00    作者:杨珂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朱新礼 (资料片)

    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出名在山东。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汉子,朱新礼的身上根植了不少山东人的特点,不忘本、豁达乐观、倔强而自信……创业成功后的朱新礼,依然本色地把这些山东人的特点,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1952年5月,朱新礼出生在沂源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走在沂源的城里乡间,但凡提到“朱新礼”三个字,似乎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说点什么。要么是他的传奇创业经历,要么是他留在沂源的点点滴滴。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把他当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在朱新礼的出生地——沂源县东里镇东村,沿公路开着不少小旅馆,每晚的住宿费是10元钱,吃一碗肉丝面只要3元钱,这些小旅馆全部是为过往此地的大卡车司机服务的。每年到了收水果的季节,全国各地的卡车都会涌向这个小村子,在公路上排成了长龙。无形中带动了小旅馆经营者们的生意。

    其中一家小旅馆的主人姓胡,他的生意尤其红火,他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小旅馆的11张床上都会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住客。大多数人都是奔着汇源来的。谈及现在的朱新礼,胡老板会羡慕地说上一句:“人家现在一般不回来,一回来都是县委书记陪着,连我们村主任都靠不上去。”

    想当年,朱新礼正是在村主任的位置上出的大名。1984年,在村民们和上级领导的举荐下,朱新礼当选了东里镇东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之后的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朱新礼向父老乡亲们提出了一个当时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把全村所有的地集中起来,不种粮食了,全部种上葡萄。

    在质疑与反对声中,朱新礼承诺,村里将会按人头计算,给每户人家的每一口人,每年免费发放500斤面粉。人们渐渐开始对这个荒诞的想法半信半疑,一部分人听了朱新礼的话。果不其然,随后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因种葡萄成了万元户。紧接着,朱新礼对原有的村办企业进行了整合,又创办了面粉厂、轧钢厂、橡胶厂、砖瓦厂等27个企业。上世纪80年代的这个小村庄,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了万元户村,800户人家中,竟然安装了400部电话。

    1986年,朱新礼当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如今,朱新礼在东里镇东村露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不少村民依然能感受到他存在的意义。在山东淄博汇源饮料有限公司打工的小陈告诉记者,今年过春节的时候,董事长朱新礼给每个员工发放了500元过节费和300元的汇源消费券。这已经是这几年来的第二次发放了。在山东莱芜、肥城、乐陵等地,朱新礼都投资建了厂,其中在莱芜建厂投资的规模最大,达到5亿多元。

    朱新礼的骨子里始终有着山东人的倔强和自信,但又比一般人多了分理性。在国内的果汁市场,汇源一直占据着“老大”的位置。在国际上也是如鱼得水,浓缩果汁、果浆已经累计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

    近年来,果汁市场这个“大蛋糕”也被很多竞争对手盯上,众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的果汁和果汁饮料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同行娃哈哈、农夫果园等也奋起直追。

    对此,朱新礼表示:“汇源一直感觉很‘孤单’,有人来竞争是好事,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朱新礼经典语录:

    “面对酸甜苦辣,企业家应该学会享受,春夏秋冬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个过程。酸甜苦辣,酸帮助消化还杀菌,苦败火,辣刺激,甜能增加能量,春天就发展一把,夏天就火一把,秋天就收获一把,冬天就难过一把。我想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留下的回忆,这是最大的收获。”

创业时被人写举报信

    近年来,外资频频出手中国民族品牌,如家电行业、日化行业……如今资本大鳄的手居然伸向了人们一直寄予厚望、肩负着“中国制造”大任、擎着民族品牌大旗的汇源。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收购汇源。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有消息说,朱新礼得知这个结果后起初很愤怒,后来又调整了过来。

    这种乐观豁达的性格,在朱新礼早年的创业经历中,也曾表现得淋漓尽致。1984年,在东里镇东村当村委会主任,朱新礼动员大家不种粮食改种葡萄,有些人想不通,给北京写了举报信。1986年,在全县的干部大会上,朱新礼还被不点名地批评了一顿。很多年后,朱新礼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对采访他的人说:“那阵子,我没有吃到大家的一颗葡萄,我吃到的是上级的批评和村民们的议论,不过,这些都无所谓……”

    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朱新礼当年还创作了一首歌叫做《咱汇源的人》,曲子借用了军歌《咱当兵的人》。

“批了高兴,不批也高兴”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审查决定的公告》。

    “企业应该当儿子养,当猪卖”。关于朱新礼为什么要卖“儿子”,坊间有多种版本的分析。一是竞争的压力和高价的诱惑。尽管汇源对营销持续增加投入,但2007年以来的市场份额却出现萎缩的迹象。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可口可乐愿意出196.5亿港元的高价收购汇源,朱新礼自然心动。二是来自达能、华平等股东的压力。达能希望早日转让汇源。三是接班人问题。很长时间一直困扰朱新礼的心病就是他的接班人计划,早在四五年前,朱新礼就开始和他的儿子、女儿谈接班人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结果。四是转向上游发展,由生产果汁转向承包果蔬基地。

    此前,朱新礼对于这场收购自信满满,3月18日当天,汇源和可口可乐还在讨论新的经营班子,就等最后的任命。在上游投资方面,也已经签署了近20亿元的投资协议。有消息说,朱新礼得知这个结果后表示:“批,我高兴!不批,我也高兴!”

    其实,对于最终能否卖“儿”,朱新礼豁达地说:“政府批了说明是按照法律来做的,对汇源也好,可口可乐也好,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不批,国家有国家的考虑,我们企业一定要服从国家的需要,说明国家很重视汇源。估计更多的中国人会猛劲地喝汇源,让可口可乐买不起了,50亿咱也不卖了,100亿都不卖,弄不好咱还把它收了呢。所以顺其自然……”

    朱新礼履历

    22岁,在山东省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任团委书记

    26岁,在山东永新实业集团担任总经理

    32岁,被下调到山东沂源县东村当村主任

    39岁,脱产进修后担任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

    40岁,辞官下海,创办汇源

    41岁,背着煎饼独自前往德国参加食品展,掘得第一桶金

    42岁,移师北京

    55岁,汇源上市

    >>推倒?那就重来 
    保护“民族品牌”的背后,是民营企业生存和退出的双重困境。

    从汇源案裁决至今,一位接近朱新礼的汇源高层告诉记者,朱在获知结果时很“愤怒”,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并且迅速在内部做出了反应,当务之急,“就是如何重聚人心”。

    在并购审批的六个月中,汇源和可口可乐的交接工作已经开始,新的经营班子基本确定,并打算在今年上半年联合推出新的副品牌。“原本一切都按并购方向开始准备,现在这个方向突然没了。”

    一切都要从头再来。除了与可口可乐新组建的经营班子各回各位,朱新礼需要应对的情况很复杂。一方面,是暂停过去六个月进军上游的步伐;另一方面,则是重新面对下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好好经营”。

    2008年9月,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这一消息宣布后不久,朱新礼及其全资拥有的非上市公司——北京汇源集团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便开始积极运作向上游领域的转型。从9月中旬至今,先后宣布在湖北钟祥、河北隆化、宁夏平罗共投资12.2亿元兴建果蔬基地。汇源内部人士透露,这些项目均以汇源集团名义签署,大部分都是“预支”的转让上市公司股权的收入。“现在,汇源已经撤回了部分上游农业基地的投资,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还将继续,尚未开建的项目则全面暂停。”

    这并非朱新礼第一次受挫。在计划引入可口可乐之前,朱新礼曾通过德隆、统一、达能等三度引入外部投资者,而与德隆、统一的合作均以失败告终。

    并购案被否第二天,汇源股价顿挫近50%,市场分析师多认为,汇源要想回到之前的高股价很难,其再融资问题也必然受到影响;即使能够找到新的战略投资者,也不可能有之前如此高的溢价。

    汇源内部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朱新礼了解农业、果农需求,但在下游业务的不足也很明显。汇源的副品牌一直做得不成功;长期以来,销售网络“北强南弱”;内部管理也不够透明。虽然企业连年高速增长,朱新礼不止一次萌生退意。

    尽管可口可乐并购搁浅,去意已决的朱新礼并未放弃寻找新的战略投资者。多位知情人士向记者证实,朱新礼正在接洽并考虑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方式可能是出让部分股权,而不是全部。而且,汇源的第二大股东达能同样在寻找机会退出。

    2008年9月6日,朱新礼在解释汇源交易时曾说过一句名言:“要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但汇源交易被否,引发了中国民营企业对于“卖猪”前景的忧虑。

    浙江一家大型轻工民营企业创始人向记者表示,创业者都希望把企业做大,但做大之后要么能找到接班人,要么就寻找最好的方式退出;而股权转让是一种最普遍的退出方式,国家应该鼓励。“现在企业做得越大,创业者退出就越难。难道我们要先把企业做亏再转让不成?”这位企业界人士反问。 据《财经》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