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专家及业内人士说殡葬:规范服务·打破陋俗·呼吁立法

2012-04-03 10:30:15     作者: 崔静、卫敏丽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殡葬法,殡葬管理条例,殡葬文化
[提要] 针对百姓对殡葬服务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浙江省嵊州市殡仪馆副主任吕鹏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殡葬服务内容不够透明。为此,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要在社会上大力提倡现代殡葬文化消费,将“厚葬”旧俗转变到以人为本的“厚养薄葬”轨道上来。

  规范服务·打破陋俗·呼吁立法——专家及业内人士说殡葬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崔静、卫敏丽)清明节前夕,针对公众质疑的“殡葬暴利”“死不起”等热点话题,专家和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国家亟须通过加强监管、加大引导、加速立法等方式多管齐下,规范殡葬市场,保障群众殡葬基本权益。

  打造“阳光殡葬”

  公众应如何看待“殡葬暴利”?长期从事殡葬理论研究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分析认为,在我国,某些殡葬用品出现暴利现象,其中,以骨灰盒、火化棺等为突出。我国各地殡仪馆中围绕遗体火化的基本服务,基本不存在暴利现象。为此,不宜把某些殡葬用品的暴利扩大到整体的“殡葬暴利”。

  乔宽元说,从上海来看,丧户已可自由地、方便地从市场(殡仪馆外)获得骨灰盒等殡葬商品。殡仪馆所供应的骨灰盒平均占总需求量的50%左右,低的仅占30%。殡仪馆销售的骨灰盒,已经基本形成了由低(如百元左右)到高(如几千元)的价格系列,为丧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这是殡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表现。

  针对百姓对殡葬服务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浙江省嵊州市殡仪馆副主任吕鹏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殡葬服务内容不够透明。一般殡仪馆除了对基本殡葬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进行公示外,群众对其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收费价格知晓程度不高,容易出现被动消费,从而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

  吕鹏认为,坚持诚信服务,打造阳光殡葬,是殡葬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必由之路。“诚信服务说到底就是实行‘阳光服务’,真正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充分保障丧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他说。

system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